第760章爵位改革文武并进(2 / 3)

大魏霸主 tx程志 5192 字 2019-11-07

个王爵,以至后来洪秀的王爵连屠户都能轻易得到,既然轻易得到的东西,自然不会被人们重视了。

王猛听到这话,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而魏国众臣也感觉也是理所当然,因为魏国的爵位,除了刘群、卢谌、刘休等少数拥立冉闵继位的开国元勋之外,其他都是武将一系所得。在魏国这个武贵文贱的环境中,那些文臣巴不得冉明提出降爵之议。

至于那些武将,其实也暗暗松了口气,魏国只封了一个异姓王,那就是就是齐王李农,但是李农和其三个儿子都被冉闵杀了,爵位也除去了。像董润、张温、籍罴等差不多都快到了武将的巅峰,他们已经是国公,再想升为王,显然不太可能,历史但凡异姓王,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如果此时降爵,他们将来立功还有上升的空间,冉明这是给他们一个延续政治生命的机会。

冉闵听到这话,心里好受一点。冉闵道“太子有何高见?”

“回禀父皇!”冉明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国之后,立下誓言:“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可见高祖对“王“、“侯“两爵的珍视(这里的“侯“即指秦爵二十等爵位制中的第十九第二十两等最尊贵的封号)若是爵位只得凭军功获得,对文臣又太不公平。文武两途对于社稷来说,就像是人的两条腿,光需重武轻文不行,重文轻武亦不可为。所以,必须文武并施,各司其职,才是社稷之幸,苍生之幸!所以,儿臣请议改革勋爵!”

冉明这番话可不是脑袋一热就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关内候虽然没有食邑,但是却有岁俸,像秦代关内候岁俸就是九百石(秦制每石3075公斤)而汉朝则涨到了千石,魏国的制度基本是沿袭汉制,像这个没有食邑和封地的关内候爵却多达三千八百余。即使如果算上有食邑和封地的候爵、公爵,魏国每年光发放给勋贵的岁俸就六百多万石粮食。当然,就算魏国国库最充足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粮食,所以一般都是以钱、布帛、柴、金或银和酒水肉食等物。

六百多万石粮食,如果所有的勋贵都不领俸禄,足够魏国打一个规模适中的战争,这也是魏国的极大负担。况且,这些勋贵都拥有免税的特权,魏国的开支都要转嫁到那些自耕农身上,若非冉闵一直采取以战养战,再加上冉明的兴商政策,还有大量商税补充,恐怕魏国的财政危机早就出现了。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只有丢掉包袱,轻装前进,这样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不过,这却是一个头疼的难题,如果部废除爵位制度,那么谁还会给魏国卖命?其实,冉明担忧的问题,冉闵也早就想过了,只是那些曾为大魏流过血的功勋将士,冉闵狠不下心对付他们。

对于出乎意料的事情,冉闵都会莫名的产生警觉。冉闵转念一想,就想到了冉明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爵位、军功制度改革了。冉明其实是害怕自己,他害怕自己。说到底,冉明此举和留候张良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还是为了自污其名,以减少猜忌。冉闵道“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即然太子要削减爵位,改革军功,其实对这个文臣影响不大,而且没有什么利益牵扯。如果硬说有,那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武臣虽然显贵,但是在朝堂上的权力却不大,除了少数几个武官有资格上朝之外,大部分都是在外领兵的将领,也知道冉明这是明着打压武臣,暗里却是保护武臣。

对于这个提意,又出乎了冉闵的预料。无论文武,部都支持冉明的这个提意,就连王猛也感觉不可思议。

冉闵喃喃的道“难道众位爱卿都不需要赏赐?”

冉明笑道“父皇啊,诸位大臣不是不想要赏赐,而是赏赐非他们所愿啊!”

“此话何解!”冉闵此时更加迷惑了“朕只知道有功若是不赏,有过不罚,朝纲不振,国将不国了!”

冉明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