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工具人不称手(2 / 3)

了想自己叔叔们的所作所为,花天酒地,遛狗斗蛐蛐,偶尔还会欺男霸女,李若水基本上过一段时间,就得去大宗正那里告状,宗亲着实不适合去治理地方。

据自己娘亲说,自己的父亲当初也是那个样子,只不过得登大宝之位之后,国事繁重,才逐渐丢掉了那些陋习。

文人靠不住,宗亲也靠不住。

“殿下,臣去吧。”赵鼎站了起来说道。

中书舍人,掌管天下文书,御令诏书,再升一升,就是尚书右丞,少宰的位子。可是赵鼎依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俯首说道。

“霍!”朝堂中不禁有人叫出了声。

“总得给官家一个交代。否则官家从燕京归来,我们一个也跑不了,全都吃不了兜子走。”赵鼎嗤笑的看着大宋朝堂的文臣,摇了摇头。

大宋官家是仁善了点,可是真的手软吗?

“臣等愿意前往。”陈东和欧阳澈站了起来,他们虽然端坐在朝堂上,但依旧是以太学生旁听朝政。

朝臣们左右交头接耳了一番,学生一腔热血,正好能挡得住塞外的苦寒。

赵鼎从太学院点了上百人,乘着车驾向着大宋的行在出发,李纲也将朝臣们商议的过往,递给了官家一道札子。

赵桓默默的在种师道给他留的英才录上,加了几笔。

赵鼎、陈东、欧阳澈每个人的后面都批注了四个赤心报国四个字。

塞外是挺苦的,大同的风吹得赵桓都有点遭不住,文人士大夫好日子过惯了,不愿意去,赵桓可以理解,并没有从燕京发出札子再次斥责。

本来他就对文人没什么好感,他们能干出这种事,在赵桓看来一点都不意外,能不给自己搞出水太凉,头皮痒戏码就谢天谢地了。

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这些人的表现,符合自己对大宋传统文臣们的印象,毕竟从开始,这群文臣差点没喊出让自己对金国俯首称臣了。

在他的心里,这群文人都是群…工具人。

工具不称手,就得寻找新的趁手的工具人。

赵桓没有反应,却被李纲和朝臣们误会了。

老虎打盹的时候,才是最有威慑力的时候,赵桓的没有斥责,反而让朝臣们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战。

大宋的皇帝,是一个以武立位的皇帝啊!

而且手段极为的残忍和血腥,钉在棺材里下葬的赵构,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个时候,朝臣们才有点想起了大宋官家支配的恐惧。

这种恐怖的气氛,从朝议之后,酝酿的气氛越来越凝重,连上朝的朝议都是三心二意。

常朝之后,李纲终于被拦住了。

“李太宰,官家到底什么惩罚啊,这都是十多天了。”柳成卿硬着头皮,走了出来问道。

要不是赵鼎站出来的早了些,他就站了出来,朝堂中枢不能一次出去两个大员,否则朝政很容易出问题。

户部负责劝农和周转粮草,流民入关带来的种种影响,到现在还让他焦头烂额。

他是真的为了国事考虑,并不是什么畏惧塞外苦寒。

现在官家不吐不咽的,让他也有点心虚,大宋的皇帝都很小气。

“现在想到问某了?”李纲嗤笑了一声,看着围过来的大臣,摇了摇头,说道:“官家没说,不会自己请罪啊!”

李纲说完拂袖而去,一群憨憨,多好的上位机会啊。

这直接变成一路经略使,再往后回到朝堂至少都是三公职位,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里想些什么。

事实上,他清楚赵桓可能是真的没有生气。

官家从来不对文臣抱有期望,说不定朝臣们的下意识抗拒,赵桓可能都已经在思考,用退伍军卒搞军政权的可能了。

赵桓没几天就被雪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