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乔春的解决法子(2 / 2)

读书的事,日后被乔春知道了,她自是不会轻易罢休,至于她回家如何教训了乔薇一番,如何吵闹爹娘偏心,如何经常去照看住在书院的幼弟,这都是后话,反正在她坚持出一份钱后,乔晓峰对这个姐姐的看法,几乎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院每半月放假两日,两位先生皆是年过半百,是前朝末的举人出生,恰逢乱世,灾祸连连,两人带着家眷,隐于此地。

后来,新皇登基,百废待兴,两人虽腹载五车,却不愿入仕,于是便在这东安镇开立学院,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再说乔晓峰,才入学半月,就显现出不同寻常的天分来。

两位先生很看重,于是对他的管教也就更加严厉了。

他毕竟起步晚,虽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但行文写字,却不是天赋高便能轻易写好的。

想写的一手好字,必须勤学苦练日日积累才可。

乔晓峰走后,李氏是掰着手指过日子。

每日都要念叨几遍,生怕幼子吃不饱穿不暖。

乔老汉懒得听她唠叨,托人在隔壁东平镇的员外家,找了个做短工的活计,要去上两个月。

乔薇仔细问过,东平镇离东安镇不远,大概有三四十公里的样子,那员外家的儿子要娶亲,特意在城郊置办了良田百亩,山头两座,乔老汉一行人过去,正是要在那山脚建一座避暑的庄子。

炎炎夏日,外出做工必然很是辛苦,可员外家给的银钱多,因此下林村去的人家还是很多的。

李氏本想劝上一劝,但想到镇上书院的儿子,以及将要出嫁的女儿,也就没有阻拦,亲自收拾了包裹。

乔薇知道自己拦不住爹爹,也只能一早起来,多烙些饼子让他带着,路上饿了也能充饥。

乔老汉拿着包裹,头也不回的跟着同村的人走了。

当然,临走前,再三保证,绝对赶在她成亲前回来。

乔老汉走后,家里只有母女二人,李氏每日的担忧对象,也就多了一人。

每每李氏念叨的时候,乔薇都会找些高兴的事说给她听。

更多的时间,她都是坐在房里绣着嫁妆。

日子也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

期间乔晓峰半月回来了一次,却是被三姐乔春送回来的。

乔春进门后,才知父亲去了临镇做工,脸上的表情更加阴沉。

果不然,那天乔春发了很大的火,言语间狠狠的指责了李氏一番。

什么小弟读书的事不告诉她,要不是三姐夫看到,她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什么这般炎热的天气,竟狠心让爹爹去那远做工。

什么不把她当女儿看,家中困难缺钱也不去找她,幼弟在书院吃穿节约,丢了她的脸面了。

最后还扯出小时候夫妻二人偏爱乔薇与乔晓峰,不喜她的事。

反正就是不分大小,不分何事,只要她想到了,就张口通通说了个遍。

李氏坐在旁边安抚规劝,乔薇却是苦笑不得,

她这个三姐,明明就是一番好心,说出来的话,却总是这般让人讨厌。

唯一意外的便是乔晓峰了。

按照以前的惯例,每次乔春这样撒泼打诨的时候,他皆是一副争锋相对的模样。

但这次,却罕见的站在角落,紧盯着吵闹大发脾气的三姐,没有出声。

角落里太暗,乔薇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那双明亮的眼眸中散发出的感激与温情,她还是看的懂的。

大概,在她们不知道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吧。

毕竟他身上的新衣,带回来的书本与文房四宝都是骗不了人的,那该是三姐给他置办的吧。

最终在三姐的坚持下,也只能按照她的法子,让她也出了一份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