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房地产与粮食(2 / 3)

等新的计算方法是郑宇发明的。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郑宏来说无所谓,于是一笑,插嘴道:

“如今制作工厂这么多,前来做工的流民一定不少吧?这方面情形你不妨向我详细介绍一下”。

蒋玉精神一振,这正是他最得意的地方,郑宏可算是搔到了他的痒处,因为这是他根据多年与下层百姓打交道的经验,

自己想出来的流民安置办法,蒋玉道:“长安的居民现在达百万之众,每天消蔬菜、羊肉,肉食巨量,

已有农户专门饲养和种植,以此为生,官府对此予以保护和鼓励,一旦因瘟病或出售困难造成重大损失时,

官府是会予以补给的,以免伤了这些农户的元气。

此外,这长安人口太过重多,现在城中专门出资雇佣了些无业游民,专司防火、防疫事务,每年尤其是近期夏季,

务必清除城中污垢垃圾,以免产生流病。

还有就是新建的工厂也需要大量的招工,我与县令大人商议,为了招揽更多的游民进城,有官府出资建造民房,

以供他们居住。

而且考虑到他们暂时没钱,这些房子都是无偿给他们先住着,待到以后的两年间,按月份,每月分期偿还房款。”

郑宏听了此时,惊的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这不就是按揭购房吗?这也发展的太快了吧。

不过这次的分期购房没有银行参与其中,也没有所为的利息,而这房子完全就是政府自己开发的福利保障房。

这些事情都是蒋玉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当他跟郑宇说了以后,郑宇也感觉此事可行便一口答应了。

不过蒋玉知道,这开发区之事的背后大佬就是这位宁国驸马,他看郑宏如此表情,以为是郑宏感觉此事不妥,

于是担心的问道:“难道驸马爷对我此事另有看法?”

如此先进的政府福利政策,郑宏只是好奇竟然是一个唐朝人想出来的,他哪里会反对,高兴还来不及呢。

于是急忙夸赞道:“蒋大人此法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的短缺的问题,更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

不过政府怎会有钱去盖那么多的民房?”

蒋玉一听郑宏对自己夸奖,心中喜不自胜,但是这资金方面也确实是有些短缺,于是面露难色。

郑宏“呵呵”笑道:“咱们没钱,可是那些贵族富绅们可是有都是钱啊,这兴建民居的钱,让他们出不就行了。”

谁会无缘无故的出钱,蒋玉有些不解,但是郑宏又随即道:“朝廷不是把城南的曲江池划分给我们了吗?

你现在就暂时停下所有的工作,拿出剩余的所有钱,就在曲江池的边上给我盖别墅,挑那些景色好的地方,

有多少钱你就盖多少间。”

蒋玉有些不解的说道:“拿出所有的钱建豪宅,难道是要卖给那些有钱人·····?”

郑宏投出一丝赞叹的目光,心中不禁暗自夸赞这蒋玉的反应够快,于是说道:

“你将咱们见开发区的所有新技术全都用上去,什么水泥材料以及排水系统,统统都不要吝啬,

全都给我用上去,不然怎么忽悠那些大款过来买房。”

蒋玉一听便明白了,如果要是按照郑宏的办法去执行,何止是兴建民居的钱,就连干别的钱也都出来了。

郑宏此时最担心的还是流民问题,直到现在他所改革的一切,还是流民问题,郑宏想促使大唐现在大力发展工商,

这样无非就是想帮着农业分担更多的人口,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的分化土地给大唐阶层带来的矛盾。

这些工商业的生产比普通粮食作物所需人力一倍以上,比如其中的蚕桑生产更是十余倍以上,

要说它把劳动力全部转移到这些地方那是夸大其辞危言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