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煎饼果子来一套(1 / 4)

明末球长 一脸坏笑 6697 字 2020-09-16

管制的精髓不在于每天去点卯一下,而是规范一个人的生活,只要生活走上规律,而各种违规的行为都注意到,那么走向好转也是很正常的。

这和后世的假释制度有相似点,不过比起假释,成本要低廉一些,每日去派出所之前,总不好满身酒气,嗨高了再去吧。

这绝对是基于国情与i人性,最好的变通法了,当然了,在经历过我大明的司法黑暗后,随便是不懂行情的人都觉得,这种处罚简直就是没有啊。

他们是没有经历过大早上七点就老老实实在派出所门口等着所长上班,战战兢兢地报备自己所做的一切,才敢离开去办事,这种生活状态要坚持三年,每天如此,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如后世的一部武侠小说,也是此时正在帝都流行的笑傲江湖那样,圣姑任盈盈为了救情郎,选择让自己身在少林寺幽居五年,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性情的折磨,再戾气满满的人,被这么打磨几年,也该老实了。

案子逐渐发酵起来,比起之前的帝都,新城区居民传递官府八卦的效率更高,小胡同到底狭窄一些,而各个居民小区多少也会留下供上了年纪的老人晒太阳的地方,活动空间也足够。

几个老人正借着春风,在小区里休息,比起过去,他们的日子好的多了,除了每年固定的风沙还是悄无声息的来到,但起码都习惯了,想要根除沙尘暴,非得在蒙古大规模种树不可,现在可以想象,几乎是做不到的。

“这帝都真是人来人往,不说别的,那朱家张家,也都是多少年的贵亲,但是改朝换代了又怎么样,连家里的家生子都开始跑了,呵呵,我看,都不用人家动手,就自己倒了。”

他说的朱家是朱纯臣家,而张家自然是英国公家。

小区里租住户不少,由于帝都正处于房多人少的阶段,而炒房行为被对此深恶痛绝的长老们直接打死,所以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煤老板进京买房的情况,房价也不贵,居住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两个老人说的,自然是最近搬来的几户年轻后生,他们穿着虽然一般,但说话气度却不错,做的是辛苦的活儿,不过每天进项不坏,每天出入的时候,也都殷勤打招呼,算是不错的后生。

“你当是怎么回事,他们是世代的国公,那家里的田地成山成片,但出入的也不少,但是那么一大家子的吃喝,还有公子哥的花销,就是要人命的勾当,偏巧还都不安生,你听说了吗,单单是朱家,一口气就被罚了三千两银子,三万的银元啊,都是哭着去卖地还债的。”

“三千两怎么够,打点上下的官差,那些官差最喜欢的就是豪绅之间的大讼了,都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的主儿,哼哼,当年我开馆子的时候,可是见多了,那吃油了嘴的衙役,前面说了,你家有理,后面再说,你家有理,宛平县衙周围,什么茶馆饭馆,不都是做这个勾当的。”

“这你倒冤枉人了,现在这官府到是干净的多了,前几日我去领过年赐下的肉串,那小后生对我那个客气啊,听说还是长老收养的孤儿,一点也不骄横,这才是改朝换代啊,至于张家,当然是没钱了,现在每个月的俸禄没了,什么赏赐的份子,还有帮人进谗言的花费也没了,也没人敢去走动他家,连以前可以勒索商户,拿干股的好处也没了,可是花的更多了,自然是难。”

“到底还是那些窑姐儿祸害的,祸害。”

“也不是,听说了吗,往年城里的几家粮商,去年年尾结账,收成都不是很好,几家老板的脸色都差得很,反正只要是往年里,一入冬就开始囤东西打高价了卖的,全都赔本了。”

“活该,谁让他们年年使坏,都是口口声声说什么,冬天粮食运不上来,挨个涨价,结果长老来了,那一车车的粮食进来,谁敢涨价?说到底,还是贪官多,他们有钱结交,就可以囤起来打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