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程文瑾母亲的牢骚(2 / 3)

看书喝茶,还真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真的是好意思哟!”梁娅的外婆越说越气,语气中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如果是才结婚的那两三年,母亲这样说自己的丈夫,程文瑾肯定会和自己的母亲大吵大闹一番,最后母女不欢而散——不是母亲被她气回上海,就是她被母亲从娘家气回四方家中,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回娘家。然而,时过境迁,她现在也是为人妻,为人母,女儿都十六七岁了,自然也明白并理解作为一个母亲希望女儿过得好的那种心情。看到自己的母亲变得怒气冲冲,程文瑾干脆关火,将两只修长洁白,宛若女儿梁娅一样细腻好看,看不到多少岁月痕迹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到母亲的身后,开始给“盛怒”的母亲捏肩捶背,细声安慰:

“好啦,妈!你就别在抱怨了!每次你来都要听你的抱怨!我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巴了。你难得来一趟四方,来就开开心心的耍嘛。再说,你说得再多,这屋头的“某些个人”也听不懂你说的是啥呀!那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嘛!除了气你自己,其他人谁也气不到。你说是不是?”

梁娅的外婆被自己女儿的话给气乐了,呵呵一笑,笑过之后就是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唉,你还是快去炒你的菜吧!要是待会儿吃饭吃晚了,‘某些人’又要不安不逸给脸色看了。”

“妈,他哪里有你说的那么霸道!平时都是我给他脸色看,他哪里敢给我脸色看?你不信可以问问小娅。”程文瑾一边说一边朝自己的女儿使着眼色,又在母亲的肩膀上捏了两把,捶了两下后便返回到灶台前,重新打火,继续操持起午饭来。

刚才自己母亲和外婆议论的是自己的父亲,本着为尊者讳的家教,梁娅便没有插嘴。虽然没有插嘴,女孩的心头却想了很多事情。自己的外婆和自己的父亲之间一直不太和睦。打她很小的时候就矛盾不断,不是你看不惯我。就是我看不惯你。以前每次外婆来四方,或者她和母亲一起回魔都娘家,一开始大家都是欢欢喜喜,但到了最后。无不是不欢而散。造成双方不欢而散的导火索就是自己的父亲。外婆和舅舅娘娘们都瞧不起自己的父亲,觉得父亲一没本事,然后脾气又怪,假清高,还说她母亲当初跟着她父亲就是一种错误。完全是瞎了眼。当初如果留在魔都,而不是去那鸟不拉蛋的“西南乡下”,她两母女也不会像现在这么造孽遭罪。

以前,每当梁娅听到外婆和舅舅娘娘们说父亲不是的时候,她表面不会反驳,但心头总是会偏向自己的父亲,觉得外婆和舅舅娘娘们太过现实势力,太过唯利是图,而且完全是多管闲事,咸吃萝卜淡操心。

现在。对外婆和舅舅娘娘们的现实,完全以金钱来衡量人的做法梁娅的心头仍然是不以为然,觉得他们太过狭隘;可是,面对外婆对父亲其他方面的指责,比如,不可救药的大男子主义,文人书生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穷酸,不论她的母亲在厨房有多忙,不论家中有无客人,父亲总是翘个二郎腿。优哉游哉的不是和客人聊天,就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的偷奸耍滑,装模作样……凡此种种,梁娅便有了些其他的想法。至少不像以前那样一边倒的站在父亲这边。她在想,如果以后她和王勃成了家,组成了家庭,自己在厨房忙碌,那家伙会进来帮自己打下手嘛?

她觉得会的!而且肯定会!那家伙就是一四方的好吃狗,经常吹嘘自己的厨艺了得。梁娅当然不太信。但王勃能说出这种话,怕也是经常混迹于厨房之中,从他父母那里学了一招半式。至少,绝对不会像父亲那样“君子远庖厨”,认为洗菜做饭这些事有损他读书人,文化人的颜面。

沉浸在思绪中的梁娅被母亲的话惊醒,立即跟着帮腔,道:“是的,外婆,平时家里都是爸爸让着妈妈。在妈妈面前,爸爸可老实了!”

“老实!老实个鬼哟!你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