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陈琨复员(2 / 3)

边摆谈,坐在老店,一直在和王勃的父母聊着天的陈季良和邹家芝见自己的儿子出去和王勃说话去了,也从老店走了出来。

“勃儿,你放学了呀?”邹家芝笑眯眯的向王勃打招呼。

“邹娘!陈伯伯!”王勃喊了声陈琨的父母,而后冲也跟着走出来的王吉昌和曾凡玉说,“爸,妈,今天晚上多整两个菜,我要和琨哥好好喝两杯。我们两兄弟三年没见了,我和琨哥要好好的叙叙旧。邹娘,陈伯伯,你们也不要走哈,等哈儿一起吃了晚饭再走。”王勃又冲陈琨后面的陈季良和邹家芝说。

王勃的热情,尤其是对自己儿子的热情让邹家芝和陈季良两口子相当的高兴。

邹家芝笑着摇头:“不吃饭!吃啥子饭哟!我和你陈伯伯坐哈儿就走。你们两兄弟吃就行了。我和你陈伯伯还要回去喂猪嘞!”

陈季良也“嘿嘿嘿”的一笑,露出一副比王吉昌还要黑好几倍的牙齿,附和道:“我们不吃饭,勃儿,还要回去喂猪!”

“喂啥子猪哟!猪随时都可以喂,不差一时半会儿哈!一时半会儿不喂它也饿不死!再说,‘瓜娃子’不是在屋头的嘛,喊‘瓜娃子’喂猪也是可以的噻!”王勃劝道。他嘴里的‘瓜娃子’是陈季良一家请的一个四十几岁,头脑不太灵光的单身汉。对方在陈家从早干到晚,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活路,但陈季良一家却只给人家开50元一个月的工资,而且还要压一年,到过年的时候才发给人家。“瓜娃子”无亲无故,脑袋也不灵光,老实如牛,嘴巴也说不出来,为了混口饭吃,不饿肚子,只有委顿在陈季良一家变牛变马。被他们剥削。当时作为中学生的王勃看了这一切,心头很是有些不忿的。

见儿子要留陈季良一家吃晚饭,王勃的父母也开始跟着劝。一边劝,王勃的母亲曾凡玉就问他晚上准备些啥子菜,她现在就好去农贸市场买。王勃一想自己的母亲一天忙着炒臊子已经很累了,现在再去现买菜回来自己弄,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于是便改口说:

“算了,妈!今天晚上我请客。我们去‘德庄’吃火锅,懒得在屋头弄了。琨哥,陈伯伯。邹娘,就这么说定了,你们都不许走了哈,吃了火锅再走!”王勃挥了挥手。道。

对于吃。从来都是王吉昌的最爱。一听晚上吃火锅,而且还是儿子请客,王吉昌便眼睛一亮,咧嘴一笑,连忙说要得!

自从进了城后,每天的油荤就没断过,而且是变着花样的吃,鸡鸭鹅鱼兔换着换着的整。时不时。隔个一两个星期还会和员工们一起去“根根香”吃个“更高级”的串串香。但是,即便如此。对于火锅,这种在王吉昌眼中高大上的饮食,王吉昌也是没吃过几次的。算来算去,他这辈子也就吃过两次,一次是继子请客,另一次则是姐姐王吉凤请客。虽然仅仅吃过两次,但是对于火锅的味道,王吉昌却是念念不忘。如果不是火锅太贵,他怕是每个星期都要去吃一盘的。

现在不用他掏钱,继子请客,王吉昌顿时眼前一亮,心情十分的舒畅,一边说要得,一边洋洋自得,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给陈季良一家三口介绍,确切的说是吹嘘“德庄”火锅的巴适,安逸,好味道,让他们一家人一定要去尝尝。

王勃一说晚上去吃“德庄”,眼睛一亮的除了王吉昌,还有陈琨一家人。

陈琨完全没想到王勃会请自己去火锅店吃火锅!而且还是四方最好的,据说是双庆人开的“德庄”火锅!火锅在四方这个小县城来说还不像十年后那样开得遍地都是,烂大街,目前绝对是稀奇,高档的餐饮。陈琨也不是没吃过,但却不是在城里,而是自己家里,利用他们在城里的一些私人小火锅店拉油潲水的关系,偶尔得到的一锅人家老板儿不要了的底汤,打包回来,装在锅里,然后舀两瓢自家从油潲水中炼制出来的潲水油,也就是几年后很流行的“地沟油”舀入底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