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幸福在于比较(2 / 3)

们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台小汽车,所以一般的小汽车对他们来说不是财富的象征,就像是我们的自行车一样,只是个代步的工具的时候,你是不是又会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地狱?

“所以,问题不在于抱怨,而在于比较。一个人的幸福度无关绝对的物质占有,只在于知不知道有没有比自己生活得更好,或者更差的人。如果知道周围的人都比自己差,有上顿没下顿,你就会觉得幸福一些,哪怕你仅仅满足了温饱;如果身边的人大多比自己过得好,住大别墅,开豪车,经常跨国旅游,买奢侈品就像买地摊货,哪怕你现在就有房有车,不愁吃不愁穿,你也会觉得自己‘穷困潦倒’。

“水往低流,人往高处走。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能够从一只普通的猴子,跟其他动物没差的畜生,变成万物之灵,地球之主,就在于他的永不满足!

“该抱怨还是得抱怨,没有抱怨,就没有改变,安于现状,就没有进步和提高!不然,封建社会的地主把雇农送到奴隶社会去,说你们还不满足,怨这怨那的,你们看那里的奴隶们多么悲惨?连生命权,交//配权这些基本的人权都没有,生死全操于主人的喜乐,你们现在还不感恩,还不念我们这些地主老爷的好,觉得我们剥削压榨了你,你们真是混账啊!这些地主有理吗?农民们会买账吗?如果没有更高级的社会组织形式,他们会买账;但是当他们知道这个地球上还有资本主义社会,还有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他们不会买账,只会吐地主老爷一脸的口水,然后打土豪分田地!用某个伟人的话说,就是地主老爷家的娇小姐,也是可以睡一睡!

“所以,看到了吧?满不满足,幸不幸福,只在于比较。这个比较,有的人会纵向比,跟往昔比,跟过去的自己比,如果有进步有提高,他就会觉得‘还阔以’;有的人则会横向比,跟周围的人,周围的国家比,甚至进行全球比较,然后得出自己到底幸不幸福,应不应该满足的结论。如何比较,很多时候跟个人的眼界,吸取的知识,接触的圈子,了解的现实有关,通俗的说,跟人的三观有关。

“比如,在你眼里,即使那么穷困的地方,肯定也有认为生活不错,是一片乐土的人存在吧?他们多半是老人,因为老人们过过更孬,更艰苦,更非人的日子。也有对现状强烈不满,要想改变的人吧?这些多半是年轻人,年轻人好奇好动,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道自己的世界究竟怎么样,所以他们用脚投票,背井离乡,甚至抛家弃子,去城里追寻更美好的生活。他们不爱生他们养他们的家乡吗?爱,但更爱更美好的生活!放大到整个国家,也有用脚投票的人,那些去发达国家留学的,移民的,只要对现状不满而又有能力改变的,他就一定会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去综合的比较。

“我国的城乡差距是现实而存在的。这是一种结构性难题,是几十年来通过城乡二元结构,同一国民,但却有城市、农村两种户口,用工农剪刀差,有意抬高工业品价格,刻意压低(统购统收)农产品价格,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从华夏广大农村吸血(资源和人力),反哺城市导致的现状。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国家从政策上进行松绑,改变和改革,从税收分配上进行调节,真正的把农村和城市当一家人看,而不是当成是大房和小妾,城乡差距才有可能缩小,而不是持续的扩大。

“不过,小静,你也别太为山区人民操心,华夏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快,以后也会越来越快,尤其是加入了to,正式的融入了全球经济链条,取得了‘世界打工仔’的资格后,华夏的面貌,不论农村还是城市,以后都将会一年一个样,大家的日子,终归是会越来越好的。”

宫静没想到自己的一些感叹,就被男孩说出了那么多的道理来。自己那些想不通,想不透的问题,在男孩条分缕析,从现象到本质的一番剖析下,一下子也有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