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工业三大任务(二)(1 / 3)

民国的春秋 水鸟039 5639 字 2020-10-22

下面又议论起来,怎么没有想到用水冷却顶头,还是老板敢想。

黑板上公式一个接一个,很多技术员已经跟不上他的节奏。

确定顶头鼻部的直径(f)

一般情况下 f (0.25 ~ 0.30)dd (dd < 80 )

f (0.18~0.25)dd (大顶头)

但不能小于16毫米。

——确定顶头圆弧半径(rd),公式如下: 其中圆弧段的长度的求法是:

圆弧半径为:

圆弧半径值rd的范围在300~ 900 之间。2段式顶头的圆弧半径值不要取上限值。

实例:已知给定条件,计算2段式顶头的基本参数。给定计算辊距e 177.2 。

胡文楷边吃饭边解答问题,话筒转了无数次手已经变的油腻滑溜溜的。

两点多钟才结束无缝钢管的讨论,他拿起话筒说:“无缝钢管厂的攻关由杨思亮、周海泉负责。相关人员可以离开回去了。”

台下没有一个人走开,胡文楷又说一遍。

“老板,我们想继续听化肥厂的工艺,触类旁通对我们有好处,反正化肥厂设备也要从我们那制造。”

“好好,你们愿意听就留下来,我是怕耽误你们回去的时间。”

“老板我们今天耗在这了,渡口说好了连夜让我们过江。”

胡文楷没有在这事上耽搁,整理一下思路后,敲着桌子说起化肥厂。

“化肥这农业倍增器,在国内很少使用几乎没有,化肥是谁搞出来的?你们有谁知道?”

“是老板搞出来的。”这话引起哄堂大笑。

胡文楷直摇头,这帮土鳖是因为国内文献不全才造成这种认识。

“17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植物生长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9世纪初,德国人j.李比希研究植物生长与某些化学元素间的关系。他在1840年阐述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从土壤里获取的,他确定了氮、钙、镁、磷和钾等元素对农作物生长的意义,并预言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将会在工厂里生产出来。不久,他的预言就被证实。”

“1840年,李比希用稀硫酸处理骨粉,得到浆状物,其肥效比骨粉好。不久,英国人j.b.劳斯用硫酸分解磷矿制得一种固体产品,称为过磷酸钙。1842年他在英国建了工厂,这是第一个化肥厂。1872年,在德国首先生产了湿法磷酸,用它分解磷矿生产重过磷酸钙,用于制糖工业中的净化剂。”

“1861年,在德国施塔斯富特地方首次开采光卤石钾矿。在这之前不久,李比希宣布过它可作为钾肥使用,两年内有14个地方开采钾矿。19世纪末期,开始从煤气中回收氨制成硫酸铵或氨水作为氮肥施用。1903年,挪威建厂用电弧法固定空气中的氮加工成硝酸,再用石灰中和制成硝酸钙氮肥,两年后进行了工业生产。1905年,用石灰和焦炭为原料在电炉内制成碳化钙(电石),再与氮气反应制成氮肥──氰氨化钙(石灰氮)”

“氮肥1913年,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的哈伯法在德国第一次建厂。它为氮肥工业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它的生产技术还不够完善,价格比较贵,多数用在工业方面,少量用来制造氮肥。今天我们就是改造这生产工艺,使其合成率大幅提高。”

将绘制的反应塔图纸悬挂在木板上,开始化工进程了特费钱和特不安全的行业。

“两个步骤,一个制气一个压缩液化分离。原料气制备将煤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

“二段转化炉是合成氨装置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经一段转化后的工艺气介质.尚需在二段转化炉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