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身份不明黑衣人(1 / 2)

伴楚 逢逸 3226 字 2020-10-23

那些王族公子们还是稚子,恰是心灵最纯粹,也最简单的,他们年少无知,童言无忌,口无遮拦,天真地表现恶意,也正反应了楚人救她们的仁慈背后对中原的报复和中原诸侯自相残杀的不耻。

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火神祝融传下八姓,其中一支传到了鬻熊,因为楚人不属于商王朝的血统,他们被商朝军队驱逐,像狩猎一样把他们驱赶到更僻远的丛林,他们一路向南迁徙,终于在荆山一带停留下来繁衍生息。在那里,他们学习了渔猎,与各个部族通婚,听懂了“三苗”语音,庸人和巴人教会了他们生存技巧,他们断发文身,用蛮语交流,一边勉强传递中原文化,一边吸取蛮荒经验,把中原鼎食习惯带到了温暖潮湿的江汉平原,发明了锥足修长有力,腹部架高的楚式鬲。

鬻熊为了重返中原,他带领楚人帮助周文王姬昌反商,可是还没成功,他就死在了火师的职位上。在周朝举行大分封典礼上,周武王忘记了楚人。直到周成王记起建国时鬻熊付出的努力,于是册封鬻熊的孙子熊绎为子爵,封“楚”这个国名。荆山多有荆棘,“楚”字象征着一个人跋涉在灌木之中,艰苦卓绝,赐予楚人的封地是丹阳为中心的一小块地方,子男五十里地,小之又小。

岐山会盟那天,熊绎朝见周天子,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袍,穷酸到只献上驱鬼的桃木弓和敬神的苞茅。“维女荆楚,居国南乡”,周王朝潜意识里就是把楚人看成蛮夷,让熊绎与鲜卑之君一起看守火堆。

自从熊绎死后,楚国国君对中原从屈从恭顺的态度转变为反抗的的态度。周昭王南下攻楚,落水而死;楚国四代国君在江汉一带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蓄势待发;楚国第四代国君熊渠向天下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我是蛮夷,我称王不需要周朝的分封,中原的承认,与周朝分庭抗礼,把自己与周天子相提并论,把自己三个儿子都封为王。楚国凭着一股自尊自强的劲,趁着周天子权威日渐衰微,他们东攻扬越,西征雍国,迅速崛起。

楚国就像是被中原丢弃的孩子,怨怒又崇尚着中原。他一面向天下证明自己的强大,不甘屈从,不愿同化,不屑被认可,与中原文明保持距离,相对并峙;一面又希望被承认,向往中原文明。

星河浩荡,松柏列霜,四处寂静无声,快到丑时了。

景咸尹和睿轩蒙面,一身黑色劲装,他们带着几个同样装束的死士,在晋国正卿府后门等待着。

“景咸尹,樊姑娘还没有出来。”睿轩看了看后门道。

“不要急,还未到丑时,沉住气。”

……

就这样,他们在树丛里又等了一会儿。

“哐啷,哐啷,哐啷,四更天。”街上打更的喊到。

终于到了丑时,樊玶还没有出来。

“樊姑娘还没有出来,我该进去把她找出来了。”睿轩正想跳墙,手臂被景咸尹拉住。

“莫急莫急,正卿府那么大,你打算怎么找啊?”

“我自有办法,你就别担心了。”说完,睿轩身子一跃便翻进墙内。

正卿府是座六进的大宅院,宅邸呈中轴对称,东西堂阁之间有廊庑相接,上有黛瓦相拼,下有青石铺地,冬风凛冽,院里只有松柏长青不衰,上百年的松树府院就有许多。后院还有园林假山,人工池塘。前院是正卿议政办公之所,后院是正卿休息之所,东厢为男丁所住,西厢为女子所住,睿轩便直接遣入后院西厢。

偌大的府邸,女子的住所都有好几间,一间间找是不可能的。睿轩袖子里藏了一只“油葫芦”,油葫芦是蟋蟀的一种,冬季可鸣,这是睿轩送给樊玶的一只在楚地养很久的蟋蟀,亲近油脂丰富的杜衡草,长久吃楚地配制的饲料,已经能识别楚地特有饲料的气味,但愿樊玶还带着随身佩戴的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