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菩提树(1 / 2)

大相师 北境 3991 字 2020-09-17

走到那所谓的小山前,早已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处平地,哪有小山的影子。唯一能够证明小山存在过的,是小山的根部埋入地面内的岩石。有一小部分岩石突出地表,肉眼看上去,与普通的石头想比,材质上显得有些另类。&1t;/p

李响随手就捡起了一小块在手中掂量了两下,入手挺沉,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紫蓝色,应该是某种矿石。&1t;/p

“李大师,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石头,名叫青金石。品相及纯度高的青金石早就被采完了,现在埋入泥土中的部分纯度很低,并没有什么开采价值。”王擎宇解释道。&1t;/p

青金石在华夏古代称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1t;/p

佛教称为吠努离或璧琉璃,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青金石在阿富汗极其附近的区域比较多,在华夏则极为稀少。青金石一般呈致密块状、粒状结构,颜色为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1t;/p

青金石在选择上以色泽均匀无裂纹,质地细腻无金星为佳,无白洒金次之。如果黄铁矿含量较低,在表面不出现金星也不影响质量。但是如果金星色泽黑、暗,或者方解石含量过多在表面形成大面积的白斑,则价值大大降低。&1t;/p

李响使用神识探测了一番,现青金石存在的区域之内并没有什么风水局,也没有影响到此地的风水灵场。&1t;/p

&nt;

就在青金石所在区域的西面,相距大概一百多米的样子。&1t;/p

“走,去看看那棵树。”李响当先走了过去。&1t;/p

来到树前,枝繁叶茂,是棵约有三人合抱粗的高大菩提树。&1t;/p

放眼四望,除了这棵高大的菩提树之外,周边都是光秃秃的工地,除了一些杂草之外,连棵小树也没有。&1t;/p

&nt;

王擎宇知道李响想问什么,回道:“李大师,这棵树原本在规划中是要挖除的,但是因为它是菩提树,政府方面最后决定将其保留下来。”&1t;/p

李响明白王擎宇的言下之意,菩提树确实比较特殊。传说在2ooo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1t;/p

针对一些年代久远的菩提树,华夏政府方面更是对其实施“国宝级”的保护。&1t;/p

&n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凡脱俗的境界。&1t;/p

佛祖既然是在此树下“成道”,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1t;/p

在印度,每个佛教寺庙都要求至少种植一棵菩提树。印度非常讲究菩提树的“血脉”,并以当年佛祖顿悟时的圣菩提树直系后代为尊。&1t;/p

有种说法称,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妹妹砍下了圣菩提树的一棵树枝,将其带到了斯里兰卡并种植成活。后来位于菩提迦耶的圣菩提树在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时被毁,斯里兰卡的菩提树便成了维系佛祖渊源的“唯一血脉”。&1t;/p

时至今日,在印度佛教圣地所植的菩提树,包括佛祖打坐原址菩提迦耶的圣菩提树,全部由斯里兰卡的菩提树嫁接而来。&1t;/p

随着佛教传入华夏,菩提树在华夏也有深远的影响。&1t;/p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1t;/p

慧能看后回写了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