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形势分析会(1 / 2)

张允伸带着张直方和张威走进内室。

要知道这里是东北,春天来了跟没来一样,冷还是冷,晚上更冷。

里屋有火盆,暖烘烘的。

“来人啦,端三盆羊肉,上三壶酒。”进门之前,张允伸对手下道。

“诺”

大厅是议事的,众人一起使用;内室是用来商量事情的,几个人用。

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好处。

内室中间摆着几张案几,张直方在中间的位置上坐下来,张允伸坐在他的左首,张威坐在右首,随后羊肉端上来了,每人面前都放了一小盆。

随后手下又给三个人一人端上了一壶酒和一个喝酒的杯子放在案几上。

手下们都是聪明人,知道这三个人在一起说的话不适合在大众场合说。于是端上酒,放下肉之后,很知趣的出来了,顺便把门也闭上了。

内室的温度很不错,暖烘烘的,虽然火盆里的炭火有些呛人,但坐在这里面一点都没有室外那种寒风凛冽的感觉。

现在该说话了,张直方给自己倒上一杯酒对张允伸和张威道:“二位,我今日带兵来到辽东,受到张老将军的盛情款待甚是高兴,来,我们先喝一杯,随后边喝边聊。”

“副使大人亲自带兵增援辽东,这是我辽东军民百姓的幸事,允伸代表辽东官兵百姓感谢节度使大人的仁德。”张允伸端着酒说道。

张威知道这都是套话、大话、也是空话,也就这么一说罢了,至于能不能真的消灭山奚敌人,还要等打败了山奚的进攻再说。

随后几个人一起喝完杯中酒,张允伸说话了,“副使大人,虽然你这次带兵过来增援,但当下的辽东可谓是四面受敌,这点兵马未必能打败盘踞在这里的山奚贼人。”

现在张威很清楚自己当下所处的地方就是东北的辽宁了,属于东北三省的范围,从古至今都是边境所在之地。

唐代的时候,这里有回鹘、契丹、山奚等少数民族居住,再往东还有今天的朝鲜,那个时候叫做高丽的外国。

辽东之地说是四面受敌一点也不为过。

张直方当然知道自己这五千兵马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放下酒杯对张允伸道:“老将军,你应该知道我们幽州到底有多少兵马,总共也就五万左右的兵马,其中两万人在你这里,用来防守幽州的也就是三万兵马了。现在父亲又命我带五千兵马增援辽东,已经不少了。”

张直方的话已经很明白了,幽州节度使手里总共只有五万左右的兵马,你张允伸原本有两万,现在又给辽东五千兵马,当下的辽东已经有两万五千兵马,不少了。

要知道当下范阳节度使能够调遣的也就是两万五千兵马,还能再给你吗?

显然是不能的,再想多要就过分了。

张允伸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当然知道张直方话里的意思,“副使大人此言不假,能够给辽东两万五千兵马确实是不少了,既然副使大人亲自来到辽东,还请大人亲自执掌这里的战事,老夫一定会协助大人扫平山奚贼人的。”

???

这是怎么回事?

张允伸这话实际上是交权,幽州节度副使来了,你还不交出战斗的指挥权更待何时?

张威虽然年龄不大,也能从二人的谈话中看出渠渠道道了,也基本明白了幽州乃至辽东的实际情况了。

幽州节度使所能够管辖的地方主要有两块,一块在华北平原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另一块就是这辽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辽宁一代。

这两块地方虽说归一个节度使负责,但却是两块相对独立的地方。幽州这地方实际上就像一个哑铃,中间细,两头大,两头大的区域一块是华北,一块是辽东,中间细的地方就是辽西走廊,一旦敌人掐断了辽西走廊,这两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