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陆续的安排(1 / 4)

林楠和林榆去林家生活之后,变化还是挺大的,之前单纯开心的两个臭小子,逐渐的变得早熟起来,看待问题也和普通人家教养出来的孩子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眼界宽了,可是姜沫沫觉得这样未必是好事,孩子们还太小,过早的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对于正常并非是好事。

所以每次两人回来,姜沫沫总会和两人说说话,说一说最近的一些事实政治,还有些社会现象。

以及姜沫沫根据后世对现在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大局势的一些估测,姜沫沫毕竟是重生人事,尤其还是学经济的,对这个年代的经济请款可以说了如指掌,信手拈来,时间长了,两孩子回去之后,林老爷子都会拉着他们问姜沫沫都说了些什么观点,都会仔细认真的听取揣摩,一来二去的,林老爷子发现姜沫沫这姑娘真的很厉害,预见性特别强,大趋势还真就和她说的一样逐渐进行着。

于是林老爷子倒觉得两孩子时常去秦家那边也是个好事情,多和姜沫沫聊一聊那就更好了。

七月中旬,姜沫沫开车去了火车站把七人都接到了,来的有姜爷爷姜奶奶,姚家姥爷和姥姥,还有姜二河两口子以及姜湖北。

姜沫沫在县里的两个仓库在年初的时候,供应完所有签约合同上的货物之后,就全面停止了供货。

不管谁来问,姜沫沫都让四人对外宣布,厂子要在关中建厂了,所以这边的供货要暂停了,姜沫沫那个所谓的东方厂的办事处供货量看着大,但是在全省来说也只是小小的一个缺口而已。

最主要的原因是,姜沫沫这边的货质量特别好,就那钢筋来说,溶化后再加工一些机床都没问题,质量那是顶顶好的。

这次姜湖北过来也是姜沫沫交代一些事情让他去做,主要是买地皮,建厂的事情。

姜沫沫看了下地图,关中首都那边过不上几年环保这块管理会慢慢走上轨道,厂区建的距离城市太近了就特别麻烦,后期就要换地方。

建的太远的话,招供也很麻烦,这样还得建大量的职工宿舍,工期就长了,姜沫沫考虑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在县城能好点,只是不能够在他们老家的县城,交通实在太不便利了,从县里到省城,要六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还有山路,所以姜沫沫看了个距离省城两个小时的一个县城。

计划在哪里建两个厂区,一个是食品类的厂子,做做方便面,卤蛋,和一些方便小吃,另外一个依旧是做建筑材料,当然地皮这块得买大一点,姜沫沫打算把两个厂区建的大一点,形成一小规模的镇子,有小学,有幼儿园,有家属区,有菜市场,有百货商场,有医院,这些都得建。

而姜湖北并不是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但是姜沫沫却觉得这人比较有耐力,开发不行,守城却是不错的,所以就打算让他来京城,看一看,长长见识,也多和他聊一聊。

还有一个人,就是她和孩子们回来时候在火车上认识的,叫温竹雅的女知青,原本呢,她回来他爸爸给她安排了一个厂子的工作,干了有三四个月吧,实在是干的不太舒服,就辞职在家了,随后姜沫沫这边拆院子盖房子啥的,都是她过来监工督促的,姜沫沫发现这女同志真是不错,有魄力,有手段,培养下一定能担当大任的。

去年底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学法律的,姜沫沫就和她提前说了下,如果毕业了,没有合心意的单位,愿不愿意来她的厂子给她干。

温竹雅只笑着表示到时候再看吧。

而建厂的时间不会太短,办事处最后结束的时候,一共有四个人,都是最起码初一的文化程度,姜沫沫和他们谈了之后,四人愿意继续跟着姜沫沫干。

姜沫沫就提出四人必须自学高中的文化课,在八九月场地定好之后,就开始招手建厂的事情,四个人一起上,姜湖北做主要人员,管理其他三人,工资和之前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