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名正言顺(2 / 3)

用担心会遭到外敌的干扰。而且济州岛面积不小,岛上不仅拥有养马的优良牧场,还有大片的土地可供人耕种。后世的济州岛上人口能多达五十多万,张宝就算不迁移这么些人,迁个十万人总还是可以的。而等这十万人在岛上定了居,张宝就可以继续向外扩张。济州岛距离朝鲜半岛最南端连百里都没有,凭借下本钱训练出来的张家军,揍朝鲜半岛的土著还不是跟玩一样。

当然这些都只是计划,其中会遇到的麻烦张宝也不知道。但首先,张宝要做的就是赚钱的同时建立一支忠于自己的水军。一千人只是账面上,“偷税漏税”这种事对张宝并不难。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要张宝舍得花钱,不愁买不到那些将士的忠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的将士为了所谓的忠君就重新去过连牲口都不如的苦日子,相信没几个傻子会干。

至于将来迁移到岛上的百姓,张宝更是不为此发愁。在大宋,失去土地沦为流民的百姓数不胜数。俗话还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买通了负责“照顾”那些流民的小官,张宝想要多少人都没问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面对白花花的银子,能够坚持原则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能被安排来负责“照顾”流民的人,大多都是官场上的倒霉蛋。这些人对朝廷的忠诚度很低,更多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张宝不想造反,大宋虽然对外不行,对内却很是凶悍。此时的张宝还没有那个能力应付会闻讯前来清剿的官军,而且过早的引起朝廷的注意,也会阻碍自己“大业”的发展。既然有机会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张宝又何必要舍近求远,仅仅是为了心里那点莫名其妙的痛快?这种傻事张宝才不干。

赵佶没有觉察到张宝的“别有用心”,或者说赵佶压根就没把张宝当回事,本就是含着金汤勺降生帝王之家,一辈子的富贵荣华,后来又幸运的成了大宋的天子。这种机遇,让赵佶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那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有钱任性,有权任性,赵佶有钱又有权,那自然就是任性第一人。能被他看顺眼的,那自然是好处多多,而让他看了觉得不顺眼的,那可就倒了血霉。张宝很幸运,目前还属于被赵佶看了觉得顺眼的那一类。

得了赵佶的允许,张宝顿时就跟吃了一粒定心丸一样,回家就开始准备计划书。张宝不害怕赵佶反悔,一个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的人往往都比较执拗,你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越是要干。张宝现在反倒有些期待等到年假结束以后满朝文武积极反对,因为反对的越激烈,赵佶对自己的支持也就越坚决。

“小宝,你这几天都在忙什么?”周侗见张宝自打从汴梁回来就让人积极准备出门所需的物品,不由纳闷的问道。

“义父,我跟你说,官家答应让孩儿组建一支千人水军,孩儿这不是正在准备招兵买马所需的东西嘛。”

“唔?好端端的你干嘛要组建水军?你确定官家让你组建的是水军?”

“义父,孩儿打算让张家的买卖扩展到海外去,水军当然是用来保护自家的船队。你不必担心官家会食言,金口一开,要是想要更改,那总会从别的地方给孩儿补偿。”

“我当然不担心官家会食言,不光不担心官家会反悔,恐怕就是满朝文武,对此事也不会多关心。”

“啊?为什么?”听到这话张宝顿时不解的问道。

“还问为什么?我大宋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军,多你这一千人又有何妨?”周侗随口答道。但这个答案却让张宝一愣,在后世,一支强大的海军几乎就是一个强国的标志。但在大宋,水军似乎还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情况。

“义父,朝廷真的不重视水军?”张宝不放心的向周侗确认道。

“那是当然,海上除了一些海盗有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