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麻烦来了(2 / 3)

在又何必干这事?以侄儿的能力,想做大宋的官还不就是花点钱就能办到,何必费劲巴力的杀人放火等诏安,效仿过去十节度的旧事。”张宝直接打断了宗泽的话道。

“看来你是心意已决啊。”

“嘿嘿……宗叔,凭良心讲,若是你老人家年轻个二十岁,你是选跟我们一起干这件大事还是选跑去跟朝廷告密?”

张宝的话一下子戳中了宗泽的心窝,若是真凭良心讲,宗泽还真有可能会选择跟着张宝来干这件“大逆不道”的大事。可宗泽毕竟年岁已经不小,虽有那个心,可却气力不足,而只能学习周侗的做法,权当不知有此事。

而得了宗泽这个态度,张宝已是大喜过望。因为凭良心讲,张宝并不希望与宗泽这样的民族英雄反目,老头一辈子都在为国为民,哪怕是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也是收复河山,只是可惜这个心愿一直都没有实现。

为了报答宗泽的“放任”,张宝邀请宗泽上了梁山,参观了一下梁山人马的“军威”。宗泽是个知兵之人,在见到梁山兵马的时候几乎是下意识的便将大宋的各路兵马拿出来与梁山兵马进行了一番比较,结果让他沮丧的发现,似乎除了西军能够与梁山人马一战外,大宋其余人马似乎都不会是梁山人马的对手,哪怕是号称禁军精锐的汴梁禁军,对上梁山人马恐怕也是输多胜少。

“就只凭这三四万人马,就想要拿下高丽?小宝,莫要托大啊。高丽虽是弹丸小国,但建国已有二百余年,不可轻敌。”在参观过梁山兵马的操演过后,宗泽善意的提醒张宝道。

“有劳宗叔提醒,小侄自不是那狂妄自大之人,而且小侄也不是现在就要对高丽动兵,怎么着也要有个十万雄兵,才会对高丽下手。”张宝闻言答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人心是最难测的,别看宗泽此时对张宝要做的事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可谁敢保证他以后不会突然改变了心意。张宝防患于未燃,自然也就没对宗泽全说实话,真什么事都告诉宗泽,那张宝就是缺心眼。不管做任何事,轻易都不要把自己的底牌示人。

宗泽并不知道张宝的小心眼,见张宝肯纳“忠言”,对于张宝等人能否做成这件大事反倒增添了几分信心。只是一想到那些身具才干的梁山将领不能被朝廷所用,心里对朝堂上的那帮奸贼也就愈发的痛恨起来。尤其是在见到林冲,听说王进都是被奸贼高俅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宗泽简直就恨不得立马飞回汴梁宰了高俅。

好在宗泽头脑还算清醒,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即便他真的把这件事捅破叫当今官家知晓,以官家对高俅的宠信,顶多也就是斥责一顿,然后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倒是张宝的梁山,反倒会因为自己的一时“义愤”被打乱计划。

宗泽在离开梁山以后也想明白了,张宝等人要做的事虽是“大逆不道”,但对大宋的百姓来讲却并没有什么损失,那些一直连温饱都得不到的贫苦百姓反倒会因为张宝带人去攻占高丽而受益。因为大片的土地需要人耕种,迁徙大宋的百姓当然也就成了张宝的首选,看梁山周边那些百姓对待梁山的态度,估计只要梁山登高一呼,响应者必定云集。

肉烂在锅里,最终受益的还是大宋百姓,宗泽没理由为了大宋几个人的利益便坐视百姓吃苦受罪。活到他这个岁数,早已过了热血上头一心为君的年纪,在宗泽的心里,最看重的还是老百姓。只是可惜宗泽在朝中位卑言轻,左右不了朝中的局势,只能尽量对待自己治下的百姓好点,至于治下以外的百姓,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宗泽的到来只不过是个插曲,张宝带着他的“梁山好汉”依旧是该干嘛干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山也越来越兵强马壮,不过最让张宝感到欣喜的,还是梁山又新添了两员将才,而且这二人不是张宝主动去找的,而是慕名前来投靠。

薛永人称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