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张阎王(2 / 3)

为贵”的人再也不敢言语。因为此时已经群情激愤,他们若是再敢“语出惊人”,很有可能便会被愤怒的百姓围殴,估计此地主持大局的张宝是会袖手旁观,不管他们死活的。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既然这些自称仁义的人打着为百姓代言的旗号,那就让他们也听听他们所要代言的百姓究竟是怎么想的。

曾头市四千余女真人,除了已经被杀的以及被送往耽罗岛的妇孺,张宝此时手上还有女真人俘虏一千一百五十七人,其中就包括曾弄以及曾升。曾家五虎,头三虎死在与梁山斗阵之中,四虎曾魁则命丧乱军之中。曾头市的正副教师史文恭、苏定被生擒活捉,在张宝召开公审大会的时候,史文恭、苏定就被安排在一旁旁听,原先二人被擒之后还有些心气,颇为不服,但等听着那些苦主一个个泣声诉告,二人一直抬着的头终于低了下来,而看到这二人低头,张宝也是暗松口气,总算是有了可以饶他们一命的理由。

死在张宝手上的人物其实已经不少,只不过没几个是张宝亲自动得手罢了。史文恭、苏定并非大奸大恶之徒,至少这二人还有那么一点羞耻心,知道什么是对错。看到史文恭跟苏定还有羞愧的反应,那就表明这连个人还有救,还没有彻底堕落成“奴才”。

公审过后,便是明正典刑,一千一百五十七名人犯,无一幸免,皆被张宝判了个斩立决。如此大规模的处刑,不仅让当地官府惶恐不安,更是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只是张宝充耳不闻,也不理会旁人的劝说,判决当日,便在曾头市西面空地处决了那一千一百五十七名女真人。也就是说,当这个消息传至汴梁的时候,张宝早已行刑完毕,将那一千一百五十七名女真人送去了地府。

自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以来,一直提倡以仁治国,似张宝这样数量惊人的集体砍头行为,简直就是大宋开国以来头一遭。对于斩首之刑,国家一向是很重视的,并不是说当地官员认为该斩首就立马斩首。在判决斩首以后,这份判决会先送到京城由执掌刑律的部门进行审核,然后承交皇帝批示,再然后确认无误没有异议,才会发回原地执行。这也是为何会有秋后问斩这一说的由来。

提交上司,复审和议,执行判决……这一套流程走下来需要时间。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运作得当,就算是被判了斩立决,也不见得就真的会被砍头。当然前提就是要有钱,有门路,要是什么都没有,那就只能等死了。

张宝并非朝廷钦差,其实他是没有权利处置这些女真人俘虏的。可他手里有兵,无人敢惹,这事也就被某些人给自动忽略了。

一千一百五十七颗人头,在替当地百姓出了一口恶气的同时,也让张宝有了一个新绰号,张阎王。大宋平和的太久,以至于让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平和,突然冒出了张宝这样一个“凶人”,虽不敢说已经足可令小儿止啼,但足以叫人闻之色变。

对于自己“凶名在外”的事情,当事人张宝那是很满意。既然没办法让自己人见人爱,那就想办法叫人望而生畏,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自己的目的都算是达到了。

解决了曾头市这颗大宋毒瘤,张宝剩下的事情自然便是返回梁山。当然在此之前,处理此番作战的缴获也是必须得。曾头市军马过万,虽然在战斗中折损了一些,但完好可用的战马依旧还有八千余匹。原本就是属于张家的那二百匹种马自是先被放在一边,剩下的八千匹战马以及曾头市女真人这些年来的积蓄,就是张家此次出兵的最大收获。

八千匹战马,张宝命人从中挑出五千匹优良的作为自家的补充,剩余的三千匹则准备交由朝廷处置。自己吃肉也要给别人有口汤喝,因为风险这种东西越多人一起承担,对自己的危害也就越小。朝廷此番虽然没有出什么力,但曾头市毕竟还是朝廷的地盘,张宝这一口吃肥了,自然也要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