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搂草打兔子(2 / 3)

么短的时间内想要夺回关门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接替耶速台指挥全军的偏关守将萧达兰当机立断,下令弃关往西突围,争取与正在奉命赶来的河清军汇合,以期日后重夺偏关。

不得不承认,萧达虎的判断并没错,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选择保存实力无可厚非。但魔高一尺,道高一尺五,制定此次作战计划的张宝向来就不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考虑事情总喜欢从最坏的方面开始考虑。偏关守军不战而逃的情况,也是张宝所考虑的种种可能之一,而为了应对这种可能的出现,张宝早已事先通知了暂时还以山大王身份潜伏在西京道的唐斌、郝思文二人,命他二人各带一支人马埋伏在偏关以西,一旦偏关守军弃关突围,往北、往南、往东都不必理会,唯独不能让他们往西跟河清军接触。

当萧达兰下令弃关并且带领大队兵马自西突围离开偏关不久,便遭遇了唐斌、郝思文人马的伏击。

“这武胜军到底有多少人马?”面对武胜军的突袭,萧达兰一面组织人手奋力抵抗一面心里暗自吃惊。虽只是偏关守将的副手,但萧达兰向来便是个有心的人。早在武胜军在武州立足以来,萧达兰就没有放松对武胜军的关注,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将来收复武州,建功立业的心理准备。

相比起那些轻视武胜军的同僚,萧达兰明显要更加重视,通过自己的了解,萧达兰肯定占据武州的武胜军远不是表面所见的那样简单。抛开武胜军在武州所进行的种种举措,但是战斗力,就不像同僚所说那样不堪。

一次可以解释为侥幸,但两次、三次,接二连三的胜利,再用侥幸这个理由好像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武胜军先是伏击了屯兵六蕃岭的萧布达,随后在灰河伏击了朔州大将萧先锋,在不久之前又伏击了金肃军的蒲干虎,而现在,自己也遭遇了伏击。这接二连三的伏击成功,难道是可以用侥幸二字便能说通的?而且就算武胜军连续伏击得手都是侥幸的缘故,那连续被伏击的自家人马,是不是太蠢了点?人家是吃一堑,长一智,而自家却是回回都上当,当当都一样?

既然不是侥幸,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武胜军中有能人!能够料敌先机,准确预测到辽国兵马的反应,这才让武胜军屡屡得手。

一定要与河清军取得联系,提醒他们切莫小瞧了武胜军。萧达兰的想法不错,但想要实现却有些困难。唐斌、郝思文都是只兵之人,为了更好的完成张宝所交代的这次任务,二人将麾下人马分成了三队,这也就意味着萧达兰想要突围与河清军汇合,那就必须要突破唐、郝二人在向西方向所布下的三道防线。

这突破一道都有些困难,更何况是连破三道。萧达兰想要迂回,绕过眼前的拦路之敌。只是双方都是骑兵,而且相比起自家的骑兵,武胜军的骑兵似乎更加擅长配合,以五人为一组的猎杀小队确保了偶有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的辽兵休想一直这么“幸运”。

眼见突围向西无望,萧达兰只得带领残兵改往东北方向突围,虽说不忍见河清军重蹈金肃军的覆辙,但再怎么样也没有自家的性命的重要。既然事不可为,那就先考虑保住自己的小命再考虑其他。

……

“大人,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萧达兰身边的亲兵问萧达兰道。摆脱了武胜军的追兵以后,萧达兰清点了一下身边的人数,除了自己,也就只剩下五十余人,剩下的不是走散了就是做了武胜军的俘虏。

仅靠这点人想要夺回偏关那是痴心妄想,萧达兰有这点自知之明,甚至还有点羡慕自己的上官耶速台。虽然耶速台是偏关主将,这失土之责应该由他承担,但此时耶速台若是不死便是成了武胜军的俘虏,就算要倒霉那也是以后的事情。而自己,倒霉却就在眼前。

作为偏关的二把手,这一把手不在,来自上官的处置自是就要落到自己这个二把手的身上。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