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该来的终归要来(2 / 3)

兵的锋芒,在这种情况下,金兵又怎可能容忍大宋恢复元气。

趁你病,要你命!年年的岁币又怎比得上灭一国所得的财富。以张宝的判断,等到黄河封冻时,恐怕就是金兵二次南下之时。而通过安插在金国的眼线回报,也可以证实此时的金兵正在暗中汇集。

而叫张宝失望的是,他虽命人提醒了朝廷,但朝廷却对此没什么反应,就如同石沉大海,没有这回事一样。

好良言难劝该死鬼。朝廷不肯轻信张宝命人送来的消息,那张宝也没办法逼着朝廷去相信。既然指望不上,那索性就不指望了,有他老赵家哭的时候。

等到赵恒终于“理顺”了朝堂,终于可以安心做事的时候,张宝的“乌鸦嘴”真的灵验了,就在金兵退走的当年冬季,当黄河封冻的时候,才退兵回国不到半年的金兵真的二次南下,而且这次明显是玩真格的。

两路金兵,一路以完颜宗翰为帅、完颜希尹为副,一路以完颜宗望为帅,完颜宗弼为副,各率十万金兵,杀气腾腾直奔汴梁而来。

消息传回汴梁,朝野震动,赵恒惊慌失措,一面派出使者求和,一面急令各地官府组织抵抗。但之前赵恒忙着“排除异己”的举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地官府人心惶惶,哪有余力组织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金兵势如破竹,在大宋境内烧杀劫掠。

汴梁,其实并不适合作为帝都,因为无险可守,一旦黄河封冻,北边对于草原民族就如同一条坦途。赵宋一直念念不忘要收复幽云,也是出于想要建立北方屏障,确保汴梁无忧的考虑。但宋国立国之时也正是辽国强盛之际,赵匡胤虽雄才大略,怎奈实力有所不济,并没有从辽国手中夺回幽云,而他的继任者赵光义在连续败阵数次后也丧了胆气,不敢再轻易北伐。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曾有意迁都洛阳,只是被根基在汴梁的赵光义所阻,以至于迁都并未成功。而到了此时,也就成了赵光义为一己之私付出代价的时候。

金兵又来了!而且比上回来得人更多。

而此时的汴梁城内,已经没有了张叔夜、徐槐这样的主战派,把持朝政的多是主和派。为了让金人同意议和,朝中以耿南仲、何粟为首的投降派对金人畏之如虎,金人所提要求莫敢不从。先是搜刮城中财物“犒劳”金兵远道而来,随即又劝说宋钦宗送亲王入金营为质。

此时的赵恒已是惶惶不可终日,金人兵临城下,赵恒本还想要命人组织城中军民固守待援,但由于上一回的朝廷承诺没有兑现,已经被忽悠过一回的百姓不肯上当,而各地勤王义师也学乖了,迟迟不见踪影。

先是赵柽,后是赵楷,赵恒一口气往金营送了七八个兄弟,但金人尤不满足,继而提出要赵宋送帝姬入金营为质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却要了赵恒的短。倒不是赵恒舍不得,而是赵恒拿不出人来。

早在金兵围城之初,先前被朝廷以太后郑氏重病缠身的消息诓回了汴梁的长公主赵玉盘便借口去大相国寺上香祈福的机会玩了一出失踪,而连带着一同失踪的还有跟着赵玉盘一同去了大相国寺的诸多帝姬,不管是成亲还是未成年的,都一同不见了踪影。

这本是一件大事,但与金兵围城相比却又成了一桩小事。大宋君臣当时正为如何安抚金兵感到焦头烂额,这类“闲事”也就无暇顾及。等到此时被金兵提起,才意识到这事可能是早有预谋。

没有帝姬“上供”,那就只能赵恒亲自出马了。在耿南仲、何粟等人的“劝说”下,赵恒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带着事先不知道此事,等知道了已经“无路可逃”的太上皇赵佶一起进了金营。

请神容易送神难,而赵佶父子进了金营,再想要离开就不是他们父子说了算的了。金人一次次的出尔反尔,一次次的得寸进尺,没有耗费一兵一卒,便将汴梁这座大宋京师给搜刮了一个干净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