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权臣之路(2 / 3)

利,大宋境外的金国已经灭了辽国这个大敌,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大宋,张宝可不想给女真人任何可趁之机。

改朝换代不必急于一时,更不必非弄得太血腥。就如赵匡胤那样的做法,张宝还是挺喜欢的。把持朝政,收拢民心,当百姓只知张宝而不知赵宋皇室的时候,改朝换代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尽早击溃此次南下侵宋的完颜宗翰,重夺河北将金国南下的最后一条出路封死。只有这样,张宝才能安心整顿内务,恢复民生。

有了赵谌这个幌子,赵佶、赵桓能不能救回来对张宝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安东军对金兵的攻击也就更加没有顾忌。而面对火力全开的安东军,完颜宗翰虽奋力抵抗,但最终却还是败下阵来。金兵的重甲,重骑对上了安东军占不到任何便宜,而安东军层出不穷的攻击手段却让金兵招架不住。

完颜宗翰率领人马一路败退,直到退入了南京道,安东军才止住了追击的脚步。若是想要趁势夺回南京道,安东军倒也不是做不到,但南京道早先已叫金人破坏的十分彻底,想要重整旗鼓所需的财物数量庞大,而这对已经将建设重点放在大宋的张家来说是个负担,倒不如暂时放弃,权当宋金两国的隔离带,维持原状。

金国此番南下,先期十分顺利,但随着安东军的横插一手,金国的收获少得可怜,除了赵佶父子以及被赵桓早先送到金营为质的兄弟外,几乎就什么也没得到。而在这次南下中,金国最大的损失便是失去了名将完颜宗望。当然这个损失是相对而言的,完颜宗望一死,完颜阿骨打一系的影响力顿时大减,这倒是有利于完颜晟对金国的统治,但对完颜阿骨打一系的人来说,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完颜宗翰率领残部回到国内以后不久,便被完颜晟以出师不利为借口剥夺了兵权,闲赋在家闭门思过。而没有了完颜宗翰遥相呼应的完颜银术可独木难支,也不得不向完颜晟低头。而失去了完颜宗望的完颜阿骨打一系的人,在此时也终于意识到了作为一个臣子的本份,不敢在与完颜晟作对。

完颜晟的目的达到了,虽说此番对外收获不多,但对内却是收获颇丰。而在完成内部一家独大的目标以后,完颜晟也开始大刀阔斧的针对国内进行改革。

宋金两国的实际领导者,不约而同的做出了罢兵休息的决定。但有了这一次的靖康之耻,宋金两国在日后必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通过这一次与安东军的交锋,金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未来对手的强大,丝毫不敢有任何麻痹大意,努力备战当中。而刚刚顺利接手监国大权的张宝,则是诸事缠身,分身乏术。

好在张家这些年的人才储备还算顺利,大批有着张家背景的官员被分派往各地主政,有安东军在旁武力威慑,大部分地方势力不敢反抗,只是试着开始按照安东军的规矩办事。当然也有不服气的,而对于那些胆敢“聚众作乱”的人,张宝的态度就一个字,杀。

管你是凤子龙孙还是世家大族,只要是敢在此时不遵朝廷政令,肆意妄为者,一律杀无赦。一开始还有人不把安东军的警告当回事,但当对外宣称要举兵勤王的赵子岌,赵子游拒绝解散队伍并且占据城池负隅顽抗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安东军不是说说而已。因为当安东军击溃叛军,生擒了赵子岌、赵子游后,根本就没有将这二人押送汴梁交由朝廷处置,而是直接在被攻破的城池中当街斩首示众,再加上十几名因为附逆而陪斩的“当地名士”,引得朝野对此震动。

“乱世当用重典,我大宋经此大难,正值人心浮动,惶惶不安时,此时有人想要浑水摸鱼,那就必须使用雷霆手段震慑人心。”朝堂之上,已经返回汴梁主持大局的张宝朗声对台阶下的文武百官道。

“可太祖昔日曾有言,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诛杀赵子岌、赵子游这两个趁乱生事的竖子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