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赵姓皇室的三两事(2 / 4)

大宋的意志,张宝的决定,便是大宋的决定。至于高高在上的天子,在此时的大宋,象征意义要明显大于实际意义。而更让张家人暗自窃喜的,还是当今天子由于受不了母后朱氏的劝导,对于朝政的兴趣明显大不如前。小孩子嘛,总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在面对学习这种枯燥无趣的事情时,别人越是逼,厌学的情绪也就越严重。

原本还有人向张宝建议断绝赵谌与外界的往来,避免皇宫内外勾结对张宝不利。但张宝当时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太后朱氏有意让当今天子亲政,那张宝就用海量的奏章对付赵谌,让其受不了而产生心理抵触。朱氏越劝,赵谌的心里也就越是不舒服,哪怕张宝那时命人减少了奏章的数量,也已经给赵谌留下了心理阴影。

赵谌深刻了解了做一个明君的辛苦,但让他就此退位让贤,那也是赵谌所不愿的。别看赵谌尚未成年,但皇家的教育已经让他知晓,官家的位置得之不易,不能轻言弃之。谁要也不给!

一面是“善解人意”的张宝,一面是心怀鬼胎的叔伯,赵谌自是知道应该与谁亲近。而张宝也没有让人抓住话柄,说什么故意以玩乐误君的罪名。赵谌除了每日要跟随名师学习外,还要奏章,写读后感,只不过奏章的数量减少了许多,明日大概只有十余份。

赵谌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点,却不想张宝这边不给压力了,母后那里的“作业”却增多了。就跟后世被各种补习班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小学生一样,赵谌也对母后为他另外找来的先生反感,可这事张宝又不好多嘴,也只能爱莫能助的看着赵谌在完成每日的“课业”以后还要回宫继续上课。

赵谌还未成年,考虑事情没办法设想周全,母后的压迫终于让长期遭受压迫的赵谌发了飚,在宫中殴打先生,把母后朱氏托关系才替赵谌请来的教书先生给痛殴了一顿。虽然这些时日积郁在心头的那口闷气出了,但祸事也惹出来了。

学生打老师,这在讲究三纲五常的宋代,那是很严重的事件。更何况打人者还是当今天子。张宝虽然及时命人封锁了消息,但在半个月后,还是有一个负责宫中采买的小太监在宫外与人交谈时说走了嘴。

对于有关皇室的秘闻,总是会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兴趣,而人们还有在将自己所听到的消息进行加工完善的习惯。就比如很普通的一件事,经过个人传播过后,那就成了惊天大事。

赵谌痛殴先生这个消息,其实就已经是失真了。真实的经过也就两句话,赵谌的先生要罚赵谌抄写大字,赵谌不愿意,几句口角后赵谌急眼了,抄起桌案上的砚台砸了先生。而先生没防备,额角被砚台擦破了点皮。

这本不是件大事!虽然朱氏很恼火儿子的不懂事,但犯错的终归是自己亲生的,为了儿子的名声,她也只能忍气吞声的请求受了伤的先生原谅自己儿子的一时冲动。只是朱氏却忽略了那些酸儒的自尊心,对于朱氏的赔礼道歉,酸儒拒不接受。

朱氏无奈,只得请张宝出面说项。而更让朱氏感到恼火的是,在自己面前一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先生,在见了张宝以后就跟老鼠见了猫,张宝说什么,先生就答应什么,见不到半点的骨气。

恼怒的朱氏在回到宫里后便将自己求人托关系为儿子赵谌亲来的那些先生统统辞退了。却不想半个月后,京师汴梁便传开了皇帝殴打老师的传闻。传播者说的有鼻子有眼,有分析有论据,让人不得不信。

但好在有张宝及时派人制止了流言的继续传播,这才让皇帝殴打老师的传闻没有传出汴梁。可这事也给了小皇帝赵谌极大的心理打击,对于学习,也变得愈发厌恶。常常看到他带着身边的几个小黄门嬉戏,而每当朱氏劝诫的时候,赵谌也是当面答应的好好地,扭头还是我行我素。次数多了,朱氏也心寒了,懒得再管赵谌,而赵谌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