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袭人登门(2 / 3)

都是十一二到十五六之间,民间老大不成婚,官府还会强行婚配,比如海瑞干应天巡抚,江南人大街排队抢女婿。遇到战争年代,八九岁结婚都有。

但是现在的贾琮,五六年之内,应该不用担心这个,勋贵家的公子,怎么说也要十五岁左右,父母才会安排婚事。

晴雯磨墨,贾琮依照题目“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下笔道: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

注释:双文指崔莺莺,因为莺莺是叠字,所以又叫双文。

晴雯穿红背心、绫裙,贾琮教她认了些字,但她可没读过西厢,对此亦是睁眼瞎,低头,狡黠道:“哎!今早王善保家的透口风出来,说是琮爷出门时带了一千两银子捐给顺天社仓,如今怎么不见影儿?估计是大太太念叨,王善保家的再狐假虎威的……”

晴雯性子率真,有什么说什么,往往无意中得罪人,这点和黛玉像。

要是袭人,袭人就不会这么说,宝钗也不会。

贾琮仿佛听不见似的,静静思索、下笔,直到写完一篇八股,湖笔搁在歙砚上,才炯炯有神地直视晴雯。

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这是晴雯的结局,以及结局的原因,她毫无惧色地也直视贾琮。

“晴雯,你这话跟我说得,平日里当众不能说,也不能无缘无故指使、呵斥她们。我是为你好,不然,人家告密,吃亏的是你。”

贾琮没记错,后来这王善保家的,正是晴雯的头号攻击者,不遗余力地在邢夫人、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狐媚子、没规矩等等,她不仅是司棋的外婆,还是邢夫人的陪房。既然是大太太的陪房,贾琏、贾琮都不能随意得罪。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宝玉、宝钗都要叫一声“周姐姐”,为什么?因为陪房代表的是主母的面子。周瑞女婿冷子兴犯事,求王熙凤一声就完了。周瑞儿子不学好,有一次王熙凤要处罚,赖嬷嬷就说不能这样,不然王夫人没面子,王熙凤只得作罢。

贾府奴才势力,大抵分为两类:娘家势力和夫家势力。娘家势力诸如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夫家势力诸如赖嬷嬷、李嬷嬷、赵嬷嬷(贾琏奶妈)、金家(金彩、金文翔、金鸳鸯)、林之孝一家等。

“知道了,耳朵都起老茧了,都说了几遍。”晴雯不情不愿的,贾琮把文章揣进怀里,涉及《西厢记》,不宜宣扬开来给姐妹们看。

两人说了些话,不多时袭人穿着青缎背心过来,贾琮笑道:“稀客,稀客。”

晴雯揶揄着上茶,袭人往杌子坐定,先对晴雯说“怎敢麻烦”,旋即忌惮地看贾琮,见他人畜无害的面孔,好心道:“琮爷的手腕不妨事了么?都是我的不是,常担惊受怕,想着过来赔罪,赶好小爷今儿回来了。”

“真不妨事,花大姐姐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即便我真有事,咱们做孙儿的,也得先记挂老太太。”贾琮淡淡道。

这便又是一种平衡,袭人倘若真的烫伤贾琮,她自己又赶忙认罪,伤势不大的话,看在老太太份上,袭人是没有事的。

平心而论,晴雯、袭人的家境,令人同情,这是真的。

袭人这么做,是为宝玉,袭人对宝玉,与宝钗对宝玉不同,宝钗时常拿四书五经劝说,袭人则是过得去就行,不能累坏宝玉。

袭人对宝玉的这种关切,应该是他们发生了男女之事后,慢慢体现出来的母性,也赢得了宝玉的敬重。她的确有贤惠、大度的一面,比如平时对茗烟、宋嬷嬷(宝玉房的一个婆子)也好,有次晴雯、宝玉吵架,宝玉发脾气要赶晴雯走,袭人第一个跪下来。

话分两头说,俞平伯说袭人是“薄情”之人,袭人还有另一面,红楼之中,晴雯死后,宝玉拿海棠花比晴雯。袭人不乐意,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