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节 约定门生(2 / 2)

明末有钱人 笔讷 4129 字 2022-01-08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便是考生自己的文采是要过得去的,否则考官真的按照约定,取了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那就极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万一朝廷里有几个自己的对头,一番弹劾下来,就连考官自己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其二,便是考生要找到承认自己这几句暗语的考官,否则你就是全篇将这几句暗语写秃了笔,也不会有人来理睬你的。

于是在这种潜规则之下,“约定门生”制度,便有了产生的土壤。

每逢科考之年,科举的考官、内阁的宰辅、官场的大佬,都会去刻意寻觅几个有些才华的考生,让他们事先拜在自己门下,约定好了既定的几句文句,到时候便能加以关照。而他们寻找的,自然是那些有才学、有名气、有背景、有前途的考生,这样才有进一步培养的价值,不至于冒了风险,却做了亏本的生意。

这样一来,考生有了一个靠谱的靠山,极大地提升了科考成功的概率,考官便也增加了一个天然的政治盟友,形成了真正的双赢。就算是有“闲人”吃饱了撑的多嘴多舌,一样可以用“为国举贤,唯恐明珠蒙尘”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过去。实可谓是一出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而徐光启,这位内阁第三号的大人物,便看上了李岩,想要同他做上这一出好买卖、大买卖了。

不过实话实说,以徐光启的地位和人品,他倒确实是看中了李岩的学问见识,想要在官场之上送他一程,并没有更多的私心。

李岩是官宦人家出身——他的父亲李精白曾经担任兵部尚书,是朝廷里极品文官之一了——再加上他本就是个聪明人,瞬间就听出了徐光启的用意。

可这位跟着姬庆文也算是在商场之内颇有历练的李岩,却一口回绝了徐光启暗示出的这项好买卖。

只见李岩不失礼仪地拱手行礼道:“徐阁老的一番好意,晚生心领了。不过科场成败,既关乎文章优劣、又关乎时运盛衰,至于有没有‘关照’,就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了。徐阁老日理万机,晚生的事,阁老又何必多费心神呢?”

李岩话音刚落,徐光启的老管家却不高兴起来,沉着脸说道:“这位先生未免太不知趣了。你在京城,不妨出去打听打听,我们老爷什么时候收过门生徒弟了?他老人家看得起你,你居然还敢拿架子,真是不知抬举……”

“胡扯!”徐光启将管家的话打断道,“你懂什么?功名利禄,可以直中取、也可以曲中求,都是读书人的事,曲直与否,朝廷自有公论,又岂是你一个下人能够指手画脚的?”

他又朝李岩拱了拱手,说道:“李先生真有古名士之风,这样的风骨,朝野上下不多了……方才那几句话,是老夫失言了,还请李先生不要放在心上。”

说罢,徐光启便在管家的搀扶之下,离开了云来客栈。

姬庆文做生意算是个行家,官场上的事情也多少知道一点,可是对科举内幕之类的事情却是一窍不通,将方才徐光启同李岩的对话听了个半懂不懂。

直到他询问了李岩其中的缘由来历之后,才叹息道:“李兄怎么让这么大好的一个机会从手头溜走了?李兄本来就有真才实学,要是多了徐阁老这么个大靠山,明年的科考还不是胸有成竹、板上钉钉?”

李岩同姬庆文厮混得熟了,说话自然也就方便了许多,眼睛一斜道:“这样的功名,我倒是宁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