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凉亭议事(二)(1 / 3)

重生南朝 唐宋文风 5553 字 2019-10-29

“桂阳公,臣有话说!”王修朝着刘义真拱了拱手道。

“长史不必多礼,请讲!”刘义真微微笑道。

“诺!”王修微微颚首,顿了下道:“是这样的,臣觉得。如今关中之地只要人事调整到位,关中政局也就稳定了。加上此次池阳,庆阳大捷,只要各地将领值守本分,想来关中也不会再有大的战事。”

“臣想说的,是臣多次听桂阳公提到关中民生,臣甚为感动,桂阳公如此关心百姓生活,这关中百姓有福了。”

“可是,据臣所知,自我军收复关中以来,关中百姓用的还是姚泓时的老黄历。这可不利于安西将军府治理关中。而且这马上就要进入春耕时分了。”

“老黄历?”刘义真有些疑惑的看着王修,不知这治理关中的事情怎的还和黄历扯上关系了?看王修严肃的神情,这黄历还关乎着关中稳定似得?

他实在不知这黄历有何威力,让堂堂安西长史如此上心。

不过还是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这黄历有那么重要吗?这恢复生产才是首要大事。不是说还有姚泓时的老黄历嘛,能用就行。可这要是吃不饱,老百姓可不干哦!”

“桂阳公,可不能这样说啊!”王修有些着急了,忙解释道:“自三皇五帝始,凡新朝立国,首要的大事就是像天下百姓,颁布新的黄历。”

“这黄历可不简单,黄历里面详细的表明着,四季始末,日月循环,还有二十四节气的精准时刻。还标出了全年中所有重要的,农时,潮信,吉凶。它更是朝廷展示皇天之道,昭告天下子民的日月时辰之律令。”

“在关中,用我大晋朝廷的黄历,也是要像关中百姓展示我汉家的威仪,让关中百姓知晓,关中这片汉家故地,我们未曾忘却。”

刘义真听了微微一怔,心道:想不到这黄历如此重要,看来自己还是缺乏对一些流传千年的事物的了解啊,幸好自己没有头脑发热给否了。

明白这点之后刘义真长长舒了口气,道:“那赶紧将黄历制作好,尽快发到每一位关中百姓手里!”

话刚落,“啊?”一声同时从王修,杜骥和韦祖兴口中发出,三人都是惊讶的看着刘义真。

这到是让刘义真有些不明所以了,心道:我说错什么了吗?

好一会儿还是心思慎密的王修率先想到什么,在他看来自家这位小主虽然胸襟宽阔,志存高远。但毕竟从小生长于富贵之家,对于一些事物不甚了解也是可以理解的。

便仔细的解释道:“桂阳公,这黄历只能发到乡里的里正手中,乡民百姓要用皆可去像那里正问询。”

“这是为何?”刘义真不解了,这发到百姓手中不是更加简单,百姓要用黄历时自己就可以查。

“这...?”王修先是一怔,觉得这桂阳公不应该对此毫不了解,不过还是忙着解答道:“自上古到秦汉便是如此。因为要拓印或者手抄于纸上,或者书写于竹简上,不仅耗费人力还费时,所以只发到里正手中,就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人力。”

“哦,的确如此,寡人是有些糊涂,一时没有想到!”刘义真听王修那么一解释算是真正明白了,连忙点头。

脸上却是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如此简单的常识自己竟是没有想到。

不是说国家不想将黄历发到每一位百姓手里,而是限于此时没有印刷的技术,无论书籍还是这黄历,那大都还是纯人工的手抄本,珍贵的很喽。

想到此,刘义真脸颊绯红,自己当初在霸营的时候还像霸营的军士承诺,只要以后关中安定了还让他们的孩子去读书,这如此珍贵的手抄本哪里去找那么多。

怪不得一直到六朝末都还是世家大族把持着朝政,都是手抄的书籍,普通百姓又怎么可能接触得到。要想改变这种,书只能上流社会或者中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