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沙砾自飘扬(续二)(2 / 3)

唐残 猫疲 2700 字 2020-11-20

存颢突然反应过来道:

“自然是乘着贼军初破城下连营之际,即夜各自率部突走退往州城(临汾)会兵,再做据守相抗的打算。。”

李嗣源(邈吉烈)决然道:

然而当他这个决定做出来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虽然城下的太平军尚且未尝来得及包围住襄陵四面,但是除了已经沦陷在城外大营中的那些外围部队;必然要有一支人马留下来作为断后和承担变相诱敌的任务。

众人一下子就有些失声了。毕竟,他们同为养子的兄弟关系,却是各自有权位、部曲和人马的立场;就算是平日关系更加亲近一些,也终究比不上很正骨肉至亲的亲兄弟。更何况,就算是骨肉至亲的兄弟,在这种情形下又有几分可以指望得上呢?

眼看着如今实力受损最大的史敬思,咬咬牙想要再度站出来请命的下一刻;终究是李嗣源(邈吉烈)肃身站起来道:

“勿多他言,便由我亲率剩下的从马直和铁林军,以为断后之要好了”

此时此刻,身为名义和实质上诸子之首的老大。他若是不能够再站出来的,眼见的就是多年经营的局面和小团体,就此崩解离析的各自离心结果了。此去临汾也不过三十多里脚程,他还是有自信凭借马军的脚程与之周旋一二的。

——我是周旋的分割线——

而在正处暑热末尾当中的长安城。已经转移到了北内大明宫的避暑所在——太液池之畔的含量殿内的周淮安,一边摩挲着只着一件短到腿根的半截旗袍式小衣,趴伏在腿上像是慵懒猫咪似的韩霁月那长及小腿的花式编发;

一边听取着轮番递进而来的汇报,同时一心两用的对着帘子外口述着种种决意,或又是临机一现的思想火花。比如,南边五道十二路再度涌现出来的宗族聚居和乡土结社的苗头。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抱团聚居以对抗外界风险和威胁的传统;而从小家庭到大宗族形式的分工无不是这种需求的外在表现方式。

因为在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身为人类个体抵御各种生产生活中风险和意外的相应能力,实在太卑微和薄弱了。无论是饥饿的野兽袭击、高强度的农业生产、还是人为的徭役征发和摊派。

往往都很容易因为受伤或是生病造成的劳动力缺失,以及后续连锁反应的一系列恶性循环的积累,而让整个家庭走向崩溃和毁灭。更别说那些历代频发的天灾人祸了。

在这种情况下,以血缘纽带的宗族为形式的抱团,就频繁出现在各种拓荒和移民的历史当中;而所谓的礼法制度,也随之诞生在这些社会单位当中,作为协调复杂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生产、生活秩序的依据。

但是任何东西经过长久发展之后,也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应的弊端,尤其是人扎堆之处。随着分工固定下来,三六九等阶级和压迫也由此产生;而历经演变的礼法也自然变成大宗压迫小宗,主干剥削支系的工具和帮凶。

这也是后世那些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下,习惯了小家庭独立自主生活的人们,所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事物。但是现在太平军用营田所和屯庄组织,强行取代了这些底层抱团取暖的需要之后,参与地方上那些乡村市镇里还是免不了会有一笑回潮。

理由也很简单,就像是宗教信仰一样,在长久的社会形态演变下来之后,人们都是需要一个可供缅怀和纪念的追溯对象(祖先),而宗祠和族谱的存在无疑可以保持和延续,这种血缘和婚姻为纽带的亲缘关系。

因此对于这种打散拆分之后的死灰复燃,太平军本身并不严格限制和禁绝。只是要破除掉其中夹带有大量旧时代色彩的宗法、礼教之类的残余,而代之以鼓励寡妇再嫁,提高健康生育年龄,严惩吃绝户之类,新朝雅政式的各种新风尚而已。

此外,就是南方各道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