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秣马厉兵(1 / 2)

科技之神 浙东匹夫 4111 字 2022-01-22

找到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超级大腿级别的潜在客户后。

顾玩对于投钱把离子加速器质谱仪研发出来这事儿,信心暴涨了十几倍。

不管顾玩本人喜不喜欢文科,对历史有没有研究,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科研、“不赚钱的科研”举步维艰的世界,搭便车把高科技发展出来,这个结果。

在一切向钱看的世界,如果不抱大腿不搭便车,很多东西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弄得出来呢。

离子加速器质谱仪做出来之后,也不仅仅是考古学方面有用,将来成本下降、设计细化,还是可以分离很多其他“虽然不能作为核燃料,但也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同位素的。

这对于全人类的原子物理基础研究,有很大帮助。

而且,顾玩显然是有更大的野心。

因为他知道,在地球上,离子加速器质谱仪(为了少水字,以后都写作缩写as)发明于1977年,那玩意儿一开始是在大型的基本粒子对撞机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原理上,传统对撞机没有刻意的脱电子操作,因为都是直接拿氢原子核或者快中子对撞的,目的是观察质子中子撞碎之后分离出来的夸克之类的东西。

所以第一代as的端电压都很高,成本巨贵,比如ciaehi13类as。

地球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90年代初,才把as从传统大型对撞机的设计中完全剥离出来,实现了降低端电压和加速率、用其他设计来补足功能需求,减少系统冗余浪费。

&ndshole海洋研究所(也可以意译为“木洞”海洋研究所),还有奥地利的yn大学,都做出了这一代的as。

再往后,进入21世纪,as的成本才逐年下降,出现了专门量产这种设备卖钱的公司,设备端电压也降低到了50万伏。

(之前都是科研机构自己造出来自己用、顺便卖给其他单位。

另外,在高能对撞机、离子加速器这些领域,50万伏算是非常经济的低压了。大型对撞机几百万伏上千万伏的电压都是很常见的,否则加速度根本不够快,轰不碎质子中子这些基本粒子。)

现在,到了蓝洞星上,因为各国图便宜,大型粒子对撞机都还没造出来呢。这个领域起码落后了地球20年。

所以,顾玩相当于是要倒果为因,直接先做小型化、经济化的as,然后将来积攒了团队经验和项目实力后,再逆推回去搞大型对撞机。

大型对撞机可是实验物理界皇冠上的明珠,是帮助人类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认识更微观粒子构成、了解世界本源的大杀器。

别的不说,光提两点,就能让人知道这玩意儿的重要性:

首先,在《三体》上,三体星人锁死地球科技,靠的就是让“智子”干扰人类的粒子对撞实验来实现的。这是从根本上锁死人类对宇宙本源法则之力的认识。

其次,在地球上,2010年代,王义方院士和杨振宁论战了好几年的那场风波,为的就是“中国人要不要率先投资几千亿,造超大型粒子对撞机,从而赢得在基础实验物理对美国的反超”。

当然,王院士跟杨振宁吵吵的是“超大型对撞机”,多了个“超”字,那目的就是试图把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基本的微粒,撞得更碎一些,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那算是顾玩和丁院长目前要奋斗的东西的下下代了,不过技术路线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就算是再不懂物理的小白,看了这两个例子,也能知道这玩意儿的重要性了。

……

想明白了一切,顾玩趁着寒假最后三天,顺便把路径思路、远景展望、过程规划,统统记录下来。

跟文笔不错的妹妹和女朋友合计着,按照当初搞铯原子钟时、写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