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东郭先生和狼(2 / 3)

的儿子郭凯乐,暑假跟同学去江中游泳的时候,被水淹死了,连尸首都没找到!

儿子的意外死亡,对这普普通通的一家人来说完全就是一不可承受的重击!

首先,郭凯乐的爷爷奶奶因为内疚,感觉对不孙子,更对不起儿子和儿媳的二老因为伤心过度,抑郁成疾,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先后离世,去黄泉路上追他们亲手养大的孙子去了。

然后,老来丧子的刘玉芬和郭大海也一下子失去的奔头和目标,也没心思扩大经营了,把另外一个铺子转租了出去,只在安葬了老家的父母后,在江城买了一套房子,作为两老口以后的养老之用。老家那个伤心地两人是不敢回去了,回一次,哭一次。而且,老家三个最亲的人都走了,回去也没用,看见过去的一房一瓦,一草一木,反而徒生伤悲。

因为在儿子和父母的葬礼上,儿子的发小牛耳忙里忙外的帮了很多忙,他们走之前的那个晚上,牛耳更是来到两人的家,扑通一声跪在两人的地上,磕头,指天发誓的说,郭凯乐虽然走了,但请婶子和伯伯放心,以后,他牛耳会接过凯乐身上的责任和胆子,把他们二老当亲生父母来看待,照顾二老的生疮害病,二老死后也会给二老送终。牛耳祈求两人领他去江城,从现在开始,他就要替郭凯乐敬孝!

牛耳又是下跪,又是磕头,又是发誓的。两口子心软,简单商量了一下,便说,只要他父母同意,他们就可以带他去江城闯荡。反正牛耳在老家也是游手好闲,没个正经,既然他是凯乐的发小,打小跟凯乐的关系好,两家人也有来往,在儿子和父母葬礼的事情上对方也帮了很多忙,出了不少力,两口子也想拉扯在家里游手好闲的牛耳一把,就算是还对方的情吧。

牛耳跑到郭家来跪地磕头,还要跟两口子去江城闯荡,肯定是事先得到了父母同意的。

于是,第二天回江城的时候,刘玉芬和郭大海的身边,便多了一个矮小,筋痩的牛耳。

是的,四五年前的牛耳完全不像现在这样肥头大耳,满身肥膘,完全就是个瘦不拉几,营养不良的瘦子!

到了江城的牛耳,在最初第一年,一直表现得很好,对刘玉芬和郭大海两口子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完全是一副“孝顺儿子”的模样。

两口子见牛耳孝顺懂理,人也机灵,学东西也快,半年后,便豁出老脸,把半年前转租出去的铺面收了回来,让牛耳去经营,为此,还陪了一大笔违约金。

不仅如此,为了让牛耳的经营快点上路,早点有收入,两口子还把自己的不少熟客介绍给牛耳,帮他打开局面。

就这样,在两口子手把手,出钱又出力的帮扶下,初出茅庐的牛耳很快走上了正轨,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候,不论是营业额还是纯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在江城打拼多年的刘玉芬和郭大海两口子。

对此,两口子没有嫉妒,只有高兴,因为,没了儿子的两人也没了赚钱打拼的兴趣,只希望能够守着现在的铺子,一直干下去,等到什么时候干不动了,就退休,回到两人在江城买的公寓颐养天年,度过人生最后的岁月。

然而,让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牛耳的生意走上正轨,翅膀长硬了的时候,此人对他们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巨大的转变。

先是到他们这里来的时间少了,以前都是早中晚,每天三次都会来“请安”。

现在,则变成了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对方的鬼影。

然后,勤俭节约,踏实肯干的生活作风牛耳也丢得一干二净,开始用赚的钱吃喝嫖赌,跟社会上一帮二不挂五的人混在一起。

两老口自然不愿意亲自带出来的乡亲晚辈学坏,私下说过牛耳好几次,但每次牛耳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当面“嗯嗯啊啊”的点头,转头就把两人的话当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