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贬值(2 / 3)

逆水行周 米糕羊 4808 字 2020-05-23

这是必然趋势,和人会衰老一样,不可能解决得了。

宇文温知道杨济说得有道理,然而火车和电报出现了,朝廷的军队投送能力、控制范围有了质的变化,接下来大规模对外扩张已成必然,那么,随着战事频繁,勋官制度的衰败速度也会加快。

勋官制度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物,没了就没了,然而如何继续激励人们从军,保证军人的地位,维持整个国家的尚武之风(不是黩武),却是执政者要考虑的问题。

对外扩张,占了地盘还得守住,驻军要面对各种敌人,军事压力不小。

这种时候,需要大量来自中原的移民和军队守住新地盘,只有整个国家的尚武之风浓郁,才会有大量的青壮愿意前往边疆军屯,上阵杀敌,为国效命。

所以,宇文温要想办法维持军人的荣誉感、维持军人的正常社会地位,那么给勋官制度“续命”,就是必然选择。

他有了个主意,想让杨济帮忙参谋参谋,提提意见,看看可行性如何。

要解决问题,先找到原因,宇文温认为,勋官贬值的原因和货币贬值一样:超发。

货币的发行量远超过社会商品的供给量,导致钱不值钱,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勋官亦是如此

之所以会这样,首先是朝廷能发的勋田不够,用钱财取代勋田来作为赏赐的话,朝廷财政又吃不消,于是开始“超发”勋官(勋位),爵位同样如此。

勋官制度的吸引力在于“同某品”,譬如最高阶的上柱国,“同正二品”,意味着获此勋官的人,名义上和“正二品”的大官们是平起平坐的(实际上不可能)。

与此同时,勋官本人犯法后可以减罪若干等,或者使得亲人(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子女)减罪若干等,而且勋官可以荫子(传给儿子)。

或者,身份是奴隶、贱民的人,立了军功,得授勋官,就能解除奴籍、贱籍,成为良民。

所以,对于立功将士而言,拿不到勋田,有勋官也是不错的,既有荣誉,也有不错的待遇。

但是,当勋官滥发之后,必然会贬值,因为任何一种东西多了之后都会贬值。

在经济政策上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加商品供给等。

至于勋官制度,想要解决贬值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除非不打仗,否则只要一打仗,必然要给立功将士授勋。

宇文温的办法是辟蹊径:用另外的奖赏制度,满足立功将士的需求,如此才能控制勋官的“发行数量”。

勋官代表着地位、荣誉,还有法律上的减罪待遇,那么,另外的奖赏制度,同样也要有类似的效果。

那就是上书言事的权力。

其上书言事的“受众”,是门下省谏议院的参知政事、平章政事们。

参知政事、平章政事不方便离开京城,所以需要有合法的耳目、眼线分布在各地,为他们观察民情,汇总各地贤达的呼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有效的参与国是。

然而,这样的合法耳目、眼线,严格来说目前还没有。

“将士们浴血奋战,向国家展示了自己的忠诚,他们承担了义务,所以,应该得到权力。”

“比起勋官的减罪,‘同某品’待遇,更吸引人的,是上书言事权。”

宇文温如是说,将自己的设想娓娓道来:

“勋官之外,设议郎,当然此议郎非汉时的议郎,是授予立功军人的勋职,任职之后,终身有效,至于荫子....除非是任职之后为国捐躯,否则不荫子。”

“勋官和议郎只能二选一,可以由勋官转任,但不得再转回去。”

“议郎分为道、州、县三级,有探听民情并向平章、参政汇报的权力,还要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