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谁站的更高(1 / 2)

汉末之奇谋 雍尨 3264 字 2020-10-09

再说赵茛,麴义,颜良三人领着数千残兵败将逃进了虎牢关,拜见袁绍。

袁绍当即便要斩了赵茛,可麴义和颜良却以死相劝,主动替赵茛担了一半的责任。袁绍非常重视麴义和颜良的骁勇,于是乎,看在麴义和颜良的份上竟饶了赵茛,连一点出发都没有。瞧,这就是袁绍,他不能赏罚分明也就罢了,还偏爱做这种能够彰显大度的事情,或许在他看来,这一次饶了赵茛,赵茛之后必定会更加的尽心竭力,更加的对自己衷心吧,他却想不到,对赵茛这种人,早就应该杀了了事,否则他早晚会误人误己,且,他更加想不到,他的打赌会令下属生出侥幸心理,而只要下属生出了侥幸心理,如壶关这样的事情便会层出不穷。

赵茛逃得性命,表现的感恩戴德,对袁绍的吹嘘简直令人作呕。在袁绍心花怒放的时候,赵茛适时伙同麴义和颜良向袁绍进言:“主公,我等大意失了壶关,本应自绝以赎罪,苟全性命,是要为主公复夺壶关,捍卫主公的领土。今我等不才,愿抛身家性命,再祈两万雄兵,若不能为主公夺回壶关,我等必死。”

赵茛说的声泪俱下,袁绍竟然被感动了,我的个乖乖,他竟然被感动了。于是乎,他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赵茛的请求,令其即日起兵,会和正在邯郸对姬溪严防死守的袁绍长子袁谭的十万兵马,令他们通力合作,势要夺回壶关。

对派兵增援邯郸这件事情,没有人不同意,大家都知道壶关的重要性,不夺回壶关,己方便始终如鲠在喉,束手束脚。

然而,对委派赵茛再次领兵这个决定,不少人颇有微词,比如袁绍手下有一个叫逢纪的谋士,便非常的不赞同,且列举了赵茛的种种罪责,强烈要求袁绍斩了赵茛这个祸害。

袁绍是怎么做的呢,他对盛怒的逢纪说:“赵茛虽有过错,然如你一般,赵茛对我忠心耿耿,我若杀他,岂不是寒了众文武的心吗。不要说了,若是你也犯了和赵茛一样的过错,我也会这样对待你的,我也会再给你一次机会的。”

这话一听,还真他娘的有道理,可这道理得看是什么时候讲啊,眼下是生死之战,寸土必争的境地,理应严明军令,稍有疏忽者便该杀之以做警示,焉有犯了错还要给改正机会的道理。

不过还别说,逢纪还真的被袁绍感动了,虽然还是有些不赞同,却也没有过多的坚持,于是乎,赵茛,麴义,颜良三人再次意气风发的领兵出征了。

三人起军没两日,忽有细作来报,说曹操有撤兵的迹象,理由是发现曹操的军营毫无动静,但通过每日的灶台炊烟计量,曹军的灶台正在逐渐的减少。

袁绍当然不是笨人,他根本就不相信曹操会撤兵,这突然的减灶一定有诡异之处,于是,他即可招来了沮授和逢纪,此二人,是如今袁绍身边最出色的谋士了。

将曹军减灶之事对二人说了,对此,二人却有不同的意见。

逢纪说:“此必为曹操疑兵之计,意欲借我军壶关的危局,做出假象,意欲引主公从虎牢关增派大批将士往助壶关,如此一来,虎牢关必定空虚,曹军便有了可乘之机。主公,万不可上奸贼曹操的当啊。”

沮授却说:“不然,臣以为曹操减灶不是假象,却也不是也撤兵,而是要暗渡太行,至壶关与姬溪合兵一处,主公,大事不好,若是姬曹合兵,邯郸朝夕不保啊。”

人啊,纵使对最坏的结果极其恐惧,而恐惧却会促使人忍不住的往那最坏的结果想,袁绍虽未一方枭雄,但显然跳不出这个人性,于是,他几乎瞬间便认可了沮授的判断,而后焦急的问:“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来人,快去查探,尽快弄清楚曹军的真实去向。”

还好,袁绍还没有盲目到眼瞎的地步,最起码还知道派人去查探,可是他心里几乎已经认定了,于是追问:“若是曹军果真要绕道壶关进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