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三顾茅庐(二)(1 / 2)

秦不疑朝着卧龙岗走去。

而此时的刘备和诸葛亮已经相对而坐。

两人经过前两次的试探、接触,已经有了默契。

刘备看着面前的藏龙谷谷主,神色略有些悲戚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秦不疑乃黄巾余孽,却占据天下大半江山,为天下霸主。

曹操不过是宦官之后,享有北方大半之地,纵横捭阖,无人可敌。

我乃中山靖王之后,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中兴汉室,却因为智术浅短,屡战屡败,时至今日,也只是仓皇逃难到荆州,志气没有舒展,大业没有完成,如今天下将定,我也更加迷茫困惑,不知道日后应该怎么做?”

刘备说到此处,轻轻仰头叹息,眼角似有泪水,一副家国惆怅的悲天悯人之态。

诸葛亮似有动容,伸手将一个卷轴摊开,这卷轴乃是大汉和四周的江山地图。

刘备立刻低头查看,诸葛亮则对着刘备道:“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但是天下能称雄者不过秦、曹、孙而已。”

刘备听到这里,立刻将目光收回来,坐直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淡淡道:“这秦不疑能够起家、乃是牢牢占据大义。

他虽然黄巾余孽,却处处以大义立身,他起兵之初,直入草原,灭匈奴,救汉人,高举汉胡不对立之大义,清缴并州胡人,得了并州安身之所,占据了并州之地利。

随后又首倡灭董扶汉之大义,占据河内上党等地,他能立足于世,占据大义、天时、地利、人和。

袁术称帝,他更是出兵斩杀其人,立下盟誓,尊皇灭贼之大义。

此时的秦不疑以大义之名,已经在名声上超过了袁绍。

而袁绍却处处被动,他时代受皇恩,却妄图篡汉,早已被天下唾弃。

秦虽不被世家所容,却被天下百姓所尊,民心所归,岂是弱者。

所以秦遂能克绍,非以弱为强者,乃是以强灭弱而已。

今秦虽篡位国公,却高举人族之大义,西灭鬼方,东却东夷古国,他每走一步,牢牢占据大义。

如今秦更是已拥兵百万,民千万,占据并、司隶、河内、关中、西凉、汉中、南阳、幽州、豫州大半,日后定会吞并冀州,可谓是雄吞汉之大半疆土,不可敌。

皇叔起家以来,虽处处尊崇汉室,得大义,却在灭袁中犹豫不决,失了先机。”

诸葛亮已经是委婉的告诉刘备在灭袁的事情上失了大义。

刘备略有惭愧,轻叹了口气:“曹操呢?他是否会被秦吞灭?”

诸葛亮淡淡道:“曹操识时务,虽挟天子而令诸侯,却未与秦袁争锋。

袁强时,归附袁绍,秦时,又归附秦,虽摇摆不定,却牢牢占据尊崇汉室之大义。

袁绍被灭,天下世家和稷下学宫必倾力相助曹操。

他更是借助和东夷古国有穷部落争斗的机会,积蓄兵力,吸收袁绍之兵马,韬光养晦,如今已经占据徐、兖、扬和半个青州、小半豫州之地,日后必然吞并青州,兵马强大,也不可与争锋。

而孙权虽然年幼,却得上古扶桑树,降服夜叉族,得白马寺之助。

其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备听到这里,神色显得极为没落,他明白诸葛亮说的没有错误,这三家中,东吴虽弱,却也是庞然大物,他见到诸葛亮沉吟起来。

再次倾听起来。

诸葛亮伸手指着荆州的地界道:“皇叔且看地图。

这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