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1 / 2)

大明天启 训记 3095 字 2019-11-12

他自然知道回来后大臣们一定会责问于魏忠贤,于是便先提了出来,这样大臣们就无话可说了。果然他这一番话一出口,便有几个人脸色变黑,本来准备好好轰击魏忠贤的,结果让皇帝两句话轻松地绕了过去。

这样皇帝把东厂等办事不力的事一起兜了过去,大臣们便不好再就这事多说,于是正式进入了议事模式。

徐光启道:“听陛下所言,如果要加大移民力度,便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加强管理,使移民不再担心有后顾之忧;其二是加强宣传,让大家了解移民的生活其实还不错。但最重要的故土难离之事,臣惭愧,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孙承宗道:“管理方面倒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事,但宣传方面,非一日之功呀。至于这故土难离,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大臣们都觉得这事确实难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己也不会愿意去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地方。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点,确实大家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毕自严犹豫一会上前说道:“陛下,如果移民时我们将相同的地方的移民都放在一起,比如说,我们把一个村的人都放在同一个地方的话,这会不会使得大家的思乡之情得到一些排解呢?”

孙承宗道:“毕尚书这建议很好呀。将一个村一起移到一个地方,依旧是熟悉的人,相同的口音,这样应该可以稍慰思乡之情呀。”

徐光启赞道:“毕兄大才,此计甚佳。”

朱由校笑道:“看,只要大家一起想,总能想到好主意的。毕卿这建议很好,除此以外,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大家66续续地提出一些建议,朱由校也一一表扬了,但这些建议其实并没有多大作用,或者是实施起来很困难。

杨涟上前道:“陛下,我们移民时,有些人不是自愿前去的,而是因为犯罪后被配的。但是当他们在那里过得一两年,便会觉得这移民地的日子便是与家乡相比,也还要更好些。”

朱由校大喜,等着他说出强制移民的话,不想杨涟说到这里就不再说了,施了一礼后默默地退了下来。

大臣们都是人精,自然明白杨涟所说的话的意思。只是大家都是儒家弟子,讲究一个仁字,又如何会把这强制移民的话直接说出来呢?

孙传庭对于民事其实没多大兴趣,所以一直在那里听着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杨涟说的话他当然明白,这时见大家都不再作声,知道到了自己的表演时间了,于是咳嗽一声,便上前开始说话。

“陛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臣以为,既然很多人都不知道移民后的生活比之移民前要好,但我们知道呀。我们强制性地将贫瘠地方的农户移民到北方或者南方,这样便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至于他们被强制移民时的骂声,到时也会变成感激之声。”

孙承宗这次并没有瞪孙传庭,而是眼神复杂地看了孙传庭一眼。大家其实都知道杨涟的话中所包含的意思,但只有孙传庭当众说了出来,这固然会给孙传庭带来骂名,但是最后,这些骂名都会变成赞扬与感激。难道这些大臣们不知道骂名最后会变吗?当然知道,可是他们不愿意担这份骂名。

孙传庭就愿意担这份骂名吗?他当然也不愿意。但是他知道这是对整个国家,对于移民们来说是最好的,所以他宁愿担当这个骂名。有这样的胸襟,也难怪他会成为皇帝陛下最信任的人呀。

朱由校看了孙传庭一眼,轻飘飘地说道:“大家觉得孙阁部的建议如何呀?”

徐光启第一个上前道:“陛下,孙阁部的建议臣觉得可行。民有贤愚,在朝廷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移民政策后,有些人还是看不到移民的好处。那这时候用强制的手段其实也是可以考虑的。”

杨涟上前对着孙传庭作了一个揖,然后说道:“阁部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