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赵昚的图谋(2 / 3)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5183 字 2020-10-13

他,对政权稳定和大宋江山不利。

大宋江山是怎么来的,无人不知,自“杯酒释兵权”后,历朝历代都对武人极力压制,不管是征战沙场的武将,还是统兵作战的文臣宦官,一旦掌军权时间过长,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将他们剥离军队。

远的不说,就说靖康之乱后,保下大宋半壁江山的岳飞、韩世忠、张俊、刘錡、张浚等人谁有好下场?

岳飞名望太大,桀骜不驯,被赵构、秦桧联手冤杀。

韩世忠被调回临安,收缴兵权,不得不辞官而去,消失于山水之间。文臣张俊做过宰相,领兵抗金,结果被罢官闲置二十年,大宋危难之时请他出山,而后又将他一脚踢开,病死在归乡半途。

刘錡在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之后,也被收缴兵权,闲置近二十年,完颜亮南侵之前方才让他重新复官领军,结果日夜操劳,重疾缠身,在完颜亮渡江失败,败退北归,宋金再次议和之时,却被奉命接待金国议和使的汤思退羞辱,活活气死于帅府所在地镇江府。

张浚结局虽好,被封为清河郡王,半生富贵,但他那也是在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之后被收缴兵权,给予他的一些补偿,从那之后他再没碰过兵权,更没有实权,完全被圈养,之前所期盼的出将入相成为泡影,独掌兵权更是没有半点可能,可以说赵构、秦桧利用他除掉岳飞、韩世忠、刘錡等屯驻军将帅后,他完全被赶出了权力中心。

杨丛义理解赵昚和一众文臣的想法和担忧,如果可以,他当然愿意挂印而去,离开汴京这个是非之地,逍遥山水,但他有自己的苦衷,至少现在还不行,说什么都得先拿下燕京城!

此时驻守在燕京城外的四路大军中只有两路算是能让杨丛义放心的军队,或者说是他能信任的军队,另外两路极少一起共事,对他们了解也不深,离开前线太久,还真不知道他们会动什么心思。

这次北伐,杨丛义筹备多年,费了无数心血,绝不容许失败,如果败了,不但他自己要身败名裂,很多跟着他一起打拼多年的人也会被连累,甚至就连大宋的命运都要被改写。

在济南府呆了五天之后,杨丛义入行营面圣,打算辞行,先去前线将各路兵马镇住,先要保证不败,而后才能求胜,至于济南府的七万兵力,稍后北上也不是不行。

入营之后,稍稍寒暄了两句,不等杨丛义开口,赵昚便吐槽,说随行的文武大臣年纪都大了,突然离开汴京来到济南府,有诸多不适应,加上天冷了,不少人身体不适,纷纷诉苦,不愿再继续前行,希望等到天气温暖了,或是他们身体好一些,才能继续北上,大臣们都不愿意离开济南城,他虽然是皇帝也不能强迫他们,毕竟一个个都是对大宋有过巨大贡献的老臣,他正为此头痛不已。

杨丛义还未到嘴边的话被赵昚这番话压了回去,心下不由的暗自叹息。

等天气温暖,最早也得到明年二三月份,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等他们身体好那就更不可能了,一个个年纪都大了,身体只会越来越差。

他们这是摆明了不想配合杨丛义北伐,让他统一燕京,或者是不愿意让杨丛义得到这件百年未见的大功勋。

之前史浩在,他能压住这帮老臣,他与杨丛义虽然不是一路人,好歹也不会那般狭隘,在大义面前,不论如何也不会太拖杨丛义的后腿,更不会使绊子挖坑,纵使其他文臣反对声浪再大,史浩也能压得住他们,不致破坏北伐大计。

可如今史浩被赵昚留在了汴京,这帮老臣便脱离了史浩的控制,他们要想搞事,还真没人能镇的住他们。

也许,赵昚决定御驾亲征便存了削弱史浩在朝中的影响之考虑,如今来到济南府,放任这帮随营老臣赖着不走,更有利用他们牵制杨丛义之意,同时皇帝亲临前线,又能分掉杨丛义作为北伐大元帅对大军的影响力和他在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