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破局之计(2 / 3)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5223 字 2020-10-13

“来人,跟掌柜的去把这些人都抓来。”杨丛义叫来一个押官,将名单交到他手里。

押官迅速带了两队人出府,在米店掌柜陪同下,直奔城内各处,搜捕此地官员。

发放粮食,给凉山百姓一些小小的实惠,只是取得他们好感的第一步,要从心里打动他们,不说让他们心甘情愿跟宣威军一起,至少不能给他们捣乱,便需要第二步,情感认同。要做到与他们普遍的情感认同,最好的办法便是要公开处刑凉山的贪官污吏,为他们出一口恶气。

在此之后,让百姓跟宣威军一起做些事情,并兑现承诺过的利益,如此便能顺利取得他们的信任。不管以后是守城,还是逃命,城中两三万百姓对宣威军来说都是不小的助力。

自打进城之后,杨丛义一直在想如何破局的问题。

宣威军拿下凉山,切断远在邕州的敌军粮草,断粮一月,不管是郁林的敌军,还是邕州的敌军,必然会返回凉山,重振旗鼓再战,而宣威军区区三千人,不可能守住大南关和凉山,五万敌军一到,宣威军唯一的活路便是望风而逃,原路返回桐棉。而敌军重新占据凉山后,马上就可以回头拿下大南关和郁林,绝对不会超过一天时间,甚至会在返回凉山的路上,顺便就将郁林和大南关拿在手里,补充粮草之后,转头继续兵发邕州,如此一来,这一战短期内绝对不会结束,而宣威军所做的一切并不会多大的意义。

就在等待苏仲送来大南关战报的夜里,杨丛义脑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凉山击溃李越撤退回来的五万大军!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瞬间把杨丛义吓了一条,据城以三千人硬撼五万大军,这完全就是把宣威军置之死地,如此一个小城,五万大军能轻松包围,猛攻之下,坚持不了一天就得城破,全军覆灭。

但又冷静想了想,邕州城外的大宋军队不堪大用,即使李越大军撤退,他们估计也不敢追击,敌军会从容退去,而李耕的一万余游奕军,很可能会在得知李越大军撤退后,退出郁林,主动避战,李越大军还是不会有丝毫损伤,若宣威军不做些事情,广南战事绝对不会结束。

宣威军已经做了不少大事,风头正盛,若是能击败敌军,结束战事,广南之战,所有功勋,将尽归宣威军!

下定决心要在凉山击败李越大军之后,杨丛义便开始苦思冥想败敌之道。

要想打败敌人,首先兵力不能差距太大,三千对五万,绝对没有胜算,于是便把主意打到凉山城里两三万百姓身上,他们也许是不错的助力。

经过一番思考,反复推演之后,杨丛义便设计了发放粮食、杀贪官污吏、运送粮食,这三步收买人心的连环计。

一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从收买的百姓中,挑选一万人出来应该不成问题,城里弓箭军械一堆堆,简单训练一下,只要拉的开弓,便能变成一个弓手,李越大军攻城之时,就能以弓箭压制,给他们以极大杀伤。

一万三千人据坚城而守,军械足够,粮草充足,而敌军无遮无挡,缺吃少喝,时间一久,军心思变,即使不溃败,也要撤回大凉山南边去,只要撤回去,再想回来,就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做到的事情。

城中粮仓原本有粮食一万余担,袁华、柳时镇守的关隘,最近几天又放进关内好几批粮草,消灭了押运的敌军,将粮食全部收缴,几天时间就收获两千多担,关内都快装不下了。

由此可见,升龙方向正在大规模急速往凉山、郁林、扶绥一带运送粮草,解决前线敌军粮草紧缺问题。

杨丛义打算趁凉山被攻占的消息还没传到南边去,再收缴几批粮食,为长久据守凉山储备足够的粮食。

宣威军现在分散三个地方,凉山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一旦派人去运粮,城防力量减弱,要是发生意外,那就得不偿失,因此,杨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