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应对之策(2 / 3)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3230 字 2020-10-13

基本是不管不问,但最后还是因为权力斗争,将那几十支吃空饷的禁军全给撤销了编制。

如今北伐军的情况跟那时有区别,前些年朝廷空难,每次都不能足额拨发粮饷,饿肚子的将士离开军队,自己去耕田种地养活自己,也可以理解,所以杨丛义才给了各军半年宽限时间。

就在杨丛义积极整军时,拿到钱的沈缙和张孝祥也开始在各地大建武器制造作坊,大肆招募训练兵器制造工匠。

每人五百万两白银,足够他们招募很多工匠,采购很多物料,制造数不清的兵器装备。

在两地筹建扩建更大的军备作坊时,益都府造院培养多年的各类大师巨匠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们被官府授以官职公职深度参与作坊筹建,当然后期真正开始制造兵器装备时,他们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丛义是枢密院副使,他的命令也要求自然代表枢密院和朝廷,所以他拨款要求大名府和山东筹建作坊、制造兵器军备,他们不会拒绝,也不可能拒绝,谁都知道一旦再次北伐成功,他们的不但官位亨通,甚至还能青史留名,能为北伐军筹备后勤供应,参与北伐,但凡主战的有志之士,谁不愿意?

所以从北定六年下半年开始,京北、山东两地,以大名府、益都府为中心,在萧瑟秋风中,处处都生机盎然,城内城外热火朝天。

连通这个山东主要州县的官道在扩建在硬化路面,济南府通往河间府、大名府的官道也在筹备硬化拓展,各类作坊在加班加点,赶工生产、扩建,不少富余的民力参与其中,他们吃饱了饭,也为各地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东硬化官道测试结果大大刺激了周边州府,原本还对硬化官道持观望态度的大名府巨贾乡绅纷纷托人求见安抚使大人张孝祥,请他效仿山东也对大名府主要州县官道路面进行硬化,所需材料和人工费用,他们可以出!

当时正值杨丛义拿着巨额钱财无处花销,便让杨四娘去了一趟大名府,具体商议修路事宜。

最终,大名府的商贾代表大名府,杨四娘代表济南府商贾,双方共同出钱修通济南府直通大名府的官道,商贾出钱,官府负责修建。

十一月初六,经过一个多月筹备之后,济南府通往大名府的官道扩展硬化工程,分为六段,同时开工。

与此同时,杨四娘拿着大笔现钱联合本地商贾,在济南府投资新建数个规模颇大的水泥制造作坊,为硬化官道保障水泥生产。

三个月后,山东境内的主要官道硬化完毕之后,济南府通往河间府的硬化官道开工修建,这条路没有商机可图,因此是有两个神秘商贾投资捐建。

又过了半年,河间府通往大名府的硬化官道也开始修建,这次同样是有两个神秘商贾捐建。

随着硬化官道出现,陆路运输得到空前发展,各地商贾开始组建自己的车队,要运货便需要载重量大又稳定的四轮马车,而这种马车只有一个地方出产,山东益都府平易车马场。

这个车马场自然也是杨四娘召集其他商贾一起投资筹建,她只要出钱出技术,其他事务有共同投资人和官府帮忙,至于能不能赚钱,她根本不担心,因为她做的一切都是依照杨丛义的意思,杨丛义不想手里有那么多钱,想全部花出去,顺便做些实事,她自然不会反驳拒绝。

如今早已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汤家背负使命的儿子,她北上济南府,只想轻轻松松的活着,钱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只要有陪伴就够了。

连续在多地投资各类作坊,捐建几条官道硬化之后,杨四娘手里还有很多钱,于是在杨丛义的建议下,她又开始出钱投资采矿,石炭、铁矿、铜矿不挑不选,能投资就投资,至于赚不赚钱,这不是她要考量的。

就在河间府开始修建硬化官道的同时,她投资的几个石炭开采场也在河间府开工了,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