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总管府(2 / 3)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5145 字 2020-10-13

倒也平安无事,始终没有大动干戈,但关系也没有多少缓和。

随着大宋船队再次到来,杨丛义代表大宋朝廷宴请国王和三大家族的主事人,一番畅谈后,直接向他们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大宋打算在南洋设置一个外事机构,南洋总官府。

看着他们一脸疑惑,杨丛义告诉他们,前一次回易船队经南洋到天竺,在海上遭遇风暴,损失极为惨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船队对南洋以及海峡西面的海洋缺乏了解,没有掌握周边海况。大宋朝廷对回易很重视,遇难的不论是朝廷船队,还是大宋百姓的商船,都对大宋朝廷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此类灾难发生,朝廷必须在南洋设立一个熟悉周边海况的机构,对大宋过往商船加以管理,还希望他们加以协助,大宋朝廷也不会忘了对他们的恩裳。

杨丛义还告诉他们,如果介意,大宋的外事机构就不会设置在他们的国土上,他们会在北边寻找一处海岸。

一听此言,国王和三大家族主事人这才心下一轻,随即假惺惺表示他们不介意,如果需要,他们愿意给几个海岛,作为大宋外事机构驻地。

驻地设在何处,杨丛义早有构想,当场委婉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直言驻地已经选好,若有需要,他们只需一些支持即可。

一场欢聚,趁兴而散。

然而三大家族和国王都感受到了远在万里之外强大的大宋国的强大压力,不说别的,就船队这一艘二十几丈长,四五丈宽,两三丈高的神舟,就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更别说还有数百艘坚固的大船,满载的衣甲鲜明、着装统一的近万强军,而所有这些都只是一支回易船队,真正的大宋军队到底有多么强大,他们想象不出来,一想就莫名的心悸。

薛望再次见到了宣威军一众熟人,顿时热泪盈眶,多年来在南洋的苦,一并诉与众人听。

一番叙旧之后,杨丛义当众宣布代表大宋朝廷在南洋设立一个外事机构,管理大宋过往船只,维护大宋朝廷和百姓在南洋的利益,并建立大宋自己的港口,未过往船只便利,机构名称为“南洋总官府”,薛望任职第一任南洋总管,不足的兵力可以自己招募,回易船队也会给他留下一指挥护卫军,供他调遣使用。

接到杨丛义亲自递来的任命官凭,薛望一个粗狂的汉子,感激涕零,他这么些年的付出,朝廷没有忘记,杨丛义没有忘记,于是当即表示,一定继续努力,带领兄弟们扎根南洋,不让朝廷失望,不让杨大人失望。

除薛望外,留守的宣威军中另一名将校同样被赐予官职,作为他的副手,共同镇守南洋。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南洋总官府”在回易船队三千护卫军鼎力协助下,在海峡和南海交接处的北部海岸修建港口和驻地。

三月中旬,总官府驻地和港口初具规模,停泊几十艘海船不成问题,剩下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慢慢经营。

几天后,回易船队从三佛齐国离开,慢慢进入海峡,朝西北方向飘去。

四月初,整个船队越过海峡,进入孟加拉湾海域。

这个季节,季风刚起,而台风尚未形成,正是迅速渡海的时机。

船队按既定计划,风帆全张,一路朝西北方向急速飘去,昼夜不息。

数十天后,引航战船顺利抵达海岸,登陆察看之后,确认登陆地正是天竺,只是距离第一次回易登陆的地方有上百里之遥,于是风帆一转,带领船队疾驰百里,登陆往日旧地。

此地大宋回易船队已经先后登陆三次,当地人见到之后并不感觉陌生,然而此地并不是杨丛义和汤鷽熟悉的地方,当年他们两人因为海上遇险,耽搁了几个月时间,等他们赶到天竺,船队在此地就已经接近尾声,他们与天竺人并无多少接触。

好在当年因为一场不光彩的骚乱,留下数百名宣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