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刘二祖败亡,如何定夺(3 / 4)

南宋英豪传 样样稀松 4238 字 2020-09-20

九成才收回思绪,自失地一笑。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有了总体的大战略不是坏事,但更多的心思还是得花在目前。

“孟郎,刘二祖败亡,刘家小姐和李思温退入山区,他们会不会前来投附呢?”杨妙真见孟九成回过神儿来,便开口问道:“你若是接纳,也该有个章程。毕竟,以后这样的事情会有很多,有了固定章程,也就好处理了。”

哼,哼。孟九成突然冷笑两声,问道:“投附?刘二祖败就败在投附上,声势虽大,却不能团结一心,只顾保存实力。”

杨妙真沉吟了一下,说道:“难道都要拒绝,这恐怕也不是好办法。”

孟九成对此还真是颇为苦恼,按他的意思,不管谁来,就是合军。

将领嘛,就象杨妙真的部下阎通、王仙等人那样,学习培训后,如果是那块料,再统兵作战。

士兵也要打散安插,使其不能抱团,形成不了山头。也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将领挟兵反叛的可能。

试想,周围都不是自己的旧部,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他要反叛或投降,还担心被部属拿下呢!

可这样做,谁会来呢?那些义军首领,肯失去自己的权力,失去自己招集的部属,肯屈居于孟九成之下吗?

孟九成要的可是精诚团结、万众一心、令行禁止的强军,只做个武林盟主似的首领,用处并不大。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妻子听,杨妙真觉得很有道理,可也觉得这样一来,等于是关闭了收拢他军的大门。

“条件是不是可以放宽一点,整编改动的时间也长一些。”杨妙真也没想好,说得挺慢,“或者,用高官厚禄养着那些军官,再慢慢把他们的兵收拢过来。”

孟九成轻轻颌首,说道:“娘子说得很有道理。其实,不光是其他义军的投附,日后还会有金军的投降。无论如何,是该早作打算,定下具体的章程。”

“孟郎也不必殚心竭虑,手下文武兼备,召集大家商议,总会有办法的。”杨妙真捋了下耳际的头发,笑着宽慰道:“好了,晚上凉,早些回房安歇吧!养足精神,明天还要陪奴家闲逛呢!”

“好,听娘子的。”孟九成懒懒地伸出手,笑着看着妻子。

杨妙真抿嘴一笑,伸手相握,一用力,将孟九成拉了起来。

……………

山谷中,篝火点点。

刘莹莹坐在火堆前,火光映得她脸上忽明忽暗。她紧锁着眉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思温巡视完了营地,走了回来,在刘莹莹对面坐下,缓缓说道:“大小姐,切不可灰心丧气。我军尚有数千,再立起旗号收拢,积聚上万人马也是可能。再向霍副帅靠拢,并联络其他义军,反攻金军,为大帅报仇雪恨。”

刘莹莹抬头看了李思温一眼,叹息道:“再战就能获胜?至于其他义军,胜时一拥而上,败时各自逃散,怕是指望不上。”

停顿了一下,刘莹莹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山影,幽幽地说道:“当日在沂州,奴家与孟九成曾谈论过义军的一些利弊。孟九成就十分不喜欢投附,认为这就是联合作战,实质上却各为其主,难免有保存实力的想法。顺利时还看不出,逆境时恐怕会有反复,会造成大害。”

李思温重重叹了口气,说道:“让孟九成给说中了。要不是夏全、时青之流贪生怕死,引起全局崩坏,我军也不致有此惨败,大帅也不致——唉!”

刘莹莹眼睛里闪出晶光,低下头去,久久不语。

李思温正要说话,看见程福过来,赶忙招呼他坐下,开口问道:“消息打探得如此?”

程福说道:“金军并未入山,收兵回去了,不知要干什么?另外,据山民听往来的百姓传言,青州已被李全的红袄军所占,红巾军似乎占了青石关,闹得莱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