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半月(2 / 4)

而御胡关外则走来一队商旅。

接到警讯的王博明白:该来的总归要来。马上下令正在空地上搭建营房的民壮、后勤兵全部调往御奴关,加紧建设关口,骑兵队前出御奴关驱散胡骑。至于御胡关外的商旅,派部分战兵于山林埋伏,待商队走近后,全部扣下,王博亲自前往甄别处理。

留下少量辅兵,带领老弱病残妇孺继续搭建营地,王博领着两大保镖赶到御胡关。

看着比上次来时又高了两尺的关墙,王博略显紧张的心平静了下来。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亲自挽袖加入建设大军中,等待商队的到来。

赴关外的商人,一般都会避开胡骑秋冬肆虐季节,而选择在春夏之间越过雁门关,到各胡族聚集区与之交易。常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将中原地区的盐巴、铁器、茶叶等物,从胡人手里换来兽皮、骏马等大汉稀缺之物。

有的甚至将兵器、甲胄偷偷夹带,行贿雁门关将,卖入胡人手中,此举风险极大。但因一本万里,商人逐利的本性,让他们甘冒风险,乐此不疲。

附近的胡虏部落除极少数穷凶极恶之徒,一般都不会抢劫来往商队,连强买强卖之事也比较少见,看来这些野蛮人也懂得竭泽而渔、过犹不及的道理。当然,这是对于经常往来于此地的熟人来说的,如果是生面孔,那就是九死一生。

一行数十名彪形大汉,赶着马车,牵着骡马,装满各种货物,徐徐走进正在修建的御胡关。

押车大汉们一个个头扎短巾,面孔沧桑黝黑,一看就是常年来往奔波。身上也是短衣打扮,干净利落,手持明晃晃的短刀,偶见长枪。被后面一群凶神恶煞的兴汉军士兵跟着,也不见惊慌神色,可见对于这种情形也是司空见惯了。

一个管家模样打扮,略显瘦弱的中年人上前,下马抱拳一礼,看似冲众人施礼,但眼神却偷偷瞟着王博,显然已经看出王博是领头的。朗声道:“吾等乃太原郡王氏商队!奉家主之命,前往云中一行,往大王给予方便,吾必奉重谢!”

说完一挥手:“来呀!”身后两人马上抬了个大箱子,走到王博众人跟前并打开。

“大王?”王博一愣,随即忖道:难不成这家伙把我们当成山贼路匪啦?看了看箱子,倒是不小,但里面装的东西却寒碜。只有两坛酒,一袋银钱,外加数匹布帛而已。

“尔等欲往云中何处?所为何事?难不成尔等与胡狗沆瀣一气乎?”王博看罢箱子撇撇嘴,慢条斯理地说。

中年人闻言一顿,又抱拳回道:“大王严重矣!来呀!”又一箱抬出打开:这次钱袋和布帛更多,酒倒是没有啦,换成茶叶、盐巴,而且多了很多小袋子。

然后中年人又道:“小人不知此处何时为大王治下!失礼之处还请大王见谅!些许薄礼不成敬意,望大王笑纳!”说完又是一礼。

“倒是个人精!”王博心中一乐,也摆正姿态说道:“吾亦初来咋到,不明所以,请贵商队进关安歇数日,再作定夺!”说完也不等中年人答话,转身返回关墙内,留下一脸阴晴不定的中年人。

最后中年人只好领着王氏商队,在战兵的监护下,步入御胡关,来到正在兴建的兴汉军营地。也不见有人过来招呼,见天色已晚,就自己搭帐篷宿营,暂且安顿。

以后数天都如此,兴汉军倒也不动王氏商队的财物,只是派人在一旁看管监视。中年人求见了无数次王博,都被当了回来。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最后实在没办法,心急如焚的中年人干脆坐在王博帐外,不走死等。

王博被缠的无法,也只好叫人领进帐内。

中年人一进来就苦脸跪下道:“王将军有何吩咐?只管讲来,小人自当尽力为之!若似此般……,小人无法于家主交差矣!请将军体谅海涵!”

王博一挥手,示意其起身,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