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莫欺少年穷(1 / 2)

明月有光人有情 十瑚 3770 字 2022-01-21

明月离开前,老掌柜以二十两一张的价格买断了明月带去的琥珀核桃仁、黄金豌豆、盐焗蚕豆、糖炒栗子的食谱。

又干又咸却很香的小土豆,做法明月直接免费告诉了聚福德酒楼,这东西在她看来就是个小零嘴儿,哄孩子还行,拿来做生意就没有必要了。

至于豆制品和粉条、薯干,这些东西明月是打算明年拿来开作坊的,当然也不会在这种时候把方子卖给聚福德酒楼。

揣着老掌柜给的八十两银子回到五里屯,明月第一时间给了陶氏十两,“五两换十两,娘您赚大了。”

陶氏笑得合不拢嘴,拿着银子却又觉得自己不该收多余的五两,“要不,娘只拿五两,剩下的五两你还是拿给你奶存着?”

“没事儿,我给您您就拿着。”明月心说,全家的女眷就你最穷,你居然还能这么大方的往外推银子,可真是好儿媳妇的典型人物。

陶氏一脸犹疑,明月索性直接下了炕往明老太所在的一进院子走,“您放心,这事儿我会和我奶说清楚的。”

没等陶氏答话,明月就已经迈步出了屋子。

而明老太也果然没有介意明月多给陶氏的那五两,毕竟明月给了她六十两,妥妥的大头儿。

你问剩下的十两?当然是已经被明月当成了自己的私房钱妥善收藏——连喻嘉言都有自己的私房钱了,她堂堂明大侠手里居然一个铜板儿都没有,这还像话吗?

又是一年冰河解冻,明家赶在春耕之前,在新宅子里打了两口井。

去年没能取得童生名号的二郎、三郎再次被明城带着去了府城参加考试,已经是童生了的明许和喻嘉言则继续每天往镇上的学堂跑。

如今他俩已经获得了被先生私下教授的资格,课业也远比之前繁重。

所以在春耕开始之前,明家采摘刺老芽的人就只剩了明老爷子、明地、明塘、明月这四个。

毕竟是要去西山,明老太、谢氏等身体素质远不如男子、同时又不像明月一样有着极好身手且还胆大心细的家庭妇女,明老爷子可不敢让她们一同前往。

于是明月就过上了跟着明老爷子等三个大男人早出晚归、拼命采摘刺老芽的艰苦日子,等到西山外围的所有刺老芽都被他们家送去聚福德酒楼,好不容易圆润起来的明月也已经重新瘦成了一副排骨。

也是直到此时,郑彩霞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明月还真不是她一开始以为的被家里娇养着的幸福小姑娘。

看她变瘦的这速度,她显然是真的出了大力在干活儿的。

明老太和陶氏心疼的不得了,谢氏和周氏也是每天都自觉给明月开小灶。

明月当然也不好意思吃独食,于是最后就变成了全家一起改善伙食。

好在如今明家也不差这家里人的这一口米面油肉,明老太索性直接进入农忙状态,顿顿都让几个儿媳给家里人开小灶。

春耕开始后,明家按照明月的建议,把30亩中田和20亩下田全都拿来种了黄豆、土豆和红薯。

剩下的82亩上田,位于陶家村的20亩明家种了高粱,位于五里屯的62亩,40亩明家拿去种了麦子、谷子、黍子以及其他杂粮,最后的22亩明家则种了何牙人好不容易才帮他们淘换到的三种新作物——向日葵、玉米和花生。

向日葵这个时候还被称为“西番菊”、“西番葵”,玉米则被称为“玉麦”,花生却是有个明月还算熟悉的名字,叫“落花生”。

这三种作物的种子都是何牙人花了大心思淘换来的,价格很贵,但明月却二话不说就让明老爷子买了下来。

“爷你相信我,你花出去的这五十多两银子,我不用秋下就能给你挣至少三倍回来。”

有她之前的数次“英明决断”打底儿,明家人现在对她有种下意识地信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