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授机宜(1 / 3)

大明小人物 临海雪原 267 字 2021-12-21

接下来李冬阳思索片刻,又对皇帝说道:“皇上,此番秘密调查陆家与盐司相关官员,势必会用到兵丁衙役。.prp.而两淮盐院的兵丁衙役在扬州生活多年,难免不与当地的盐商、官员有来往,这样就有走露消息的可能性,时间长了秘密调查就成了公开调查。所以老臣建议,这次秘密调查不用两淮盐院的兵丁衙役,改用卫所兵丁。”

谢迁听闻李冬阳如此说,赶紧说道:“皇上,老臣认为李阁老此法有可取之处,但改用卫所兵,如此大的动作,也有可能打草惊蛇。不如授予巡盐御史临机调动卫所兵丁之权,平时仍使用盐院衙役,遇有关键行动之时,可以调动卫所少量兵丁,配合行动,更为稳妥。”

弘治皇帝听闻他们两人之言,心中想道,如果授于调兵之权,御史的权利那就大多了。是以,他的目光投向首辅刘健,询问道:“刘公以为如何?”

其实刘健与皇帝所想差不多,他心中想到,此举虽说稳妥,但难免有为自己的学生争取权力之嫌。

刘健沉吟片刻,对皇上说道:“皇上,老臣认为,授予其临机调兵之权也未不可,但要有所限制,所调兵丁不能高于五百,此案过后即刻收回,如此以来更为适合。”

弘治皇帝点头同意,说道:“就按此议拟旨吧。”

此事议定,弘治皇帝站起身来,长长的舒了一个懒腰,对诸位阁老说道:“诸位阁老,可还有事奏?”

其言处之意,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就到此为止,朕要送客了。

谢迁赶紧说道:“皇上,老臣这里还有一个奏折,请皇上御览。”

弘治皇帝闻言,问道:“谢公,此奏何时?”

谢迁回道:“此奏折乃陕西朝邑知县苏盘所上,其奏折内说,一个多月前,朝邑开始有地震传言,传方说在新年交替之际朝邑会发生地震。此谣言传播甚快,十几天时间传得整个朝邑人人皆知。朝邑县无论城内乡下,人心惶惶,百姓无心生产,有大户人家纷纷想法外出躲避,普通百姓在空旷之地结庐而居,如今天寒地冻,百姓有家不敢回,有屋不敢住。县衙多次张贴告僻谣,但收效甚微,苏知县请示朝廷该如何应对。”

弘治皇帝闻听此言,不禁悲声说道:“今年北京地震,南京地震,难道陕西也要地震?自朕登基以来,几乎年年都地震,难道朕对万民还不够好,对政务还不够勤勉?”

众位阁老听言此言,纷纷再次跪倒,谢迁赶忙安慰道:“陛下乃勤政爱民的尧舜之君,上对百官宽厚平和,下对百姓关心体恤。政务上励精图治,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君臣上下一心,十几年来,我朝大有中兴之象。生活上勤俭节约,不纵情声色,更是少有之贤君,地震乃天灾,与陛下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陛下不必自责。”

刘健与李冬阳也同时劝解。是以,弘治皇帝才情绪稳定下来。

之后,弘治皇帝问他们:“诸位阁老对此事可有良策?”

众人沉思一会,刘阁老

开始缓缓说道:“近年来全国各地地震频繁,民间人心惶惶,时有此类谣言传播。但像朝邑这样如此严重,百姓都结庐而居,有家不敢回,有屋不敢住的程度,却是没有。根据以往经验,地震之前都是有预兆的,此奏折中没有提到当地有异像发生,也可能上天有预警,当地百姓没有发现而已。所以仅凭此折不能断定此传闻是否真实,但也不能不防。老臣建议,派去锦衣卫去朝邑查访一下,是否天降异像,如有异像发生,还是宁可信其有,做些预防当为上策。”

李冬阳也附和道:“老臣附议,皇上,此乃关于朝邑万民之性命的大事,当尽快派锦衣卫前去探查。”

谢迁也说道:“老臣同意两位阁老的意见。”

弘治皇帝点头同意,随即派宦官传牟斌再次觐见。

三位阁老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