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叹息(1 / 2)

两个人有些谈不下去了,都看着窗外的景色,天还没彻底的黑呢。

霞光的范围慢慢地缩小,颜色也逐渐变浅了,紫红变成了深红,深红变成了粉红,又由粉红变成了淡红,最后终于消失了。

夜色见浓,夕阳终于耐不过时光磨砺,坠落在山谷里。山巅吞噬了最后一抹余晖。望斜阳我嗟叹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斜阳似血,霞光满天。

夕阳快要落山了,夜幕就要降临,乌鸦归巢了,牛羊进圈了。最后一缕霞光也暗了下去。夏日的傍晚,是热情而美丽的。像一个优雅的少妇;穿着五彩的裙裾拢鬓轻挽;雍容华贵。

夏日的傍晚,燕雀的狂噪穿过暮霭,在天空回绕。日落以后,林中小路上烟雾弥漫,薄暮下,湖上笼罩着一抹轻烟,船影隐约,渔歌飘渺,落日沉没,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

“我心情就是这种天气,姑娘可以理解吗?”

尘间繁华洗不尽惆怅,谁能懂那一丝悲凉。

人生不过就是如此了,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与不完满,总有这样那样的惆怅与不甘心。

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在尘世里翻滚的人们,谁不是心带惆怅的红尘过客?浅淡到荒凉,轻合上,往事多惆怅。旋律忧伤,心情惆怅,车子呼啸驰往,却找不到来时的方向。

最是无情殇离别心思惆怅泪绵绵。从此坠入情网,心添几分惆怅,空心惆怅,再绝情,不回头,孤寂焚放纵。

“公子心趣高雅,实在是不好意思,小女子佩服,但是无法理解。”

那人突然眼睛闪了光,自信满满的说道,““我曾经见到过一段话,说给你听正合适。例如为“大巧若拙”做一件“外衣”,”

“首先要知其四个字的出处。当知其它出自《老子》一书,但也不能肤浅地只去理解其表意是说最灵巧的东西看似笨拙,那你就像盲人摸象得到的只是个片面的理解认识。”

“你要联系起老子圣人在书中所有的“大”字去理解,“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曲、大辩若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这样去粗略理解“大巧若挫”还不够,你要通篇阅读老子《道德经》一书后,再回头感悟这四个字,你才能悟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黑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晓谕后人的哲学思想,只有你理解了“大巧若拙”的深层含义,你就会毫不犹豫选择古朴的大篆或隶体去书写“大巧若拙”了。”

此人说的冠冕堂皇。

自大无奈,人对自己的错误就是那么容易被原谅,甚至以为,别人也会和自己一样痛快地原谅。

喜好自夸的人又往往不能保守秘密,所以他们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自吹自擂的人一事无成。

人情处安乐,自非圣贤,不能久而无骄怠。

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蔑视和贬低包括真理在内的一切事物,能够让一个人获得一种虚拟的高度。

年轻人失败,常败在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也常败在过度表现自己。愈表现,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别人的存在。

还有什么比严肃更能证明一个人的愚蠢呢?愚蠢的人往往很危险。

邪恶是如此平庸,而平庸是如此容易。欲望永远是肤浅的——因为它总是在追求表面的东西。要冷静,只有冷静才可以保护自己。

在所有事情上遵循理智的人既是宁静的又是积极的,既是欢乐的又是镇定的。

人们已经习惯于依附、舒适、安乐的生活,再也没有能力打碎身上的枷锁,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宁,他们宁愿带上更沉重的枷锁。没有一种外在的获得能够达成内在的宁静。

这个人也就是看着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