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见过飞蛾扑火吗?(1 / 2)

海上的天空,似乎显得格外低。

太阳好像比平日近了很多,毒辣辣地照下来,让人透不气来。

就算是躲在阴凉里,也是汗流不止。

已经有好几个值守的船工晕倒了。

于是徐兢吩咐,值守换班的时间缩短一半,以免再有人晕倒。

终于熬到了太阳从海平面落下,大家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难熬的白天,总算是过去了。

月亮升起来了,在海上投下一片白光,反而让大海看起来更加深邃和神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时,珠珠在干什么呢?

萧小小在夹山是不是想着自己?

完颜萍是不是正在恼怒,在对自己咬牙切齿?

赵元奴轻轻走过来,如同一只猫。

“元奴,我们被困在海上,害怕吗?”宗舒笑问。

赵元奴偎在宗舒怀里说:“公子,你的本事大得很,奴家相信,你一定会有办法的。”

宗舒的信心大增,朝远处吼了一嗓子:

“掌灯!”

曹宗申拿出火柴,点亮了一盏汽灯。

随后,曹宗申在汽灯下一抽一送,往里面打气。

不一会儿功夫,船上亮如白昼,比月亮的光线还要强烈。

除了曹宗申,所有人都惊了。

牛皋、吴非等经常跟随宗舒的人,也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灯。

他们见过最强的光线是宗舒研制出来的照明弹。

现在这盏灯的亮度仅次于照明弹发出的光线。

照明弹的亮光持续时间不长,而这盏充气的灯,光亮平衡且持久。

至于徐兢和他的船工们,更是没有见过这么亮的灯。

天啊,这简直就跟太阳一般!

他们见过最大的蜡烛,还有在汴梁里鞭炮烟花齐放的时候,也没有这么亮堂!

光线强烈得让人不敢直视。

此人被那么多人尊敬为“宗师”,果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这盏灯是宗舒让大宋科学院最新研制出来的东西。

其实这灯就是煤油灯的升级版,只是工作原理和灯具构造不相同罢了。

汽灯在装上煤油以后,还需要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喷出。

与煤油灯不同的是,汽灯没有灯芯,它的灯头就是套在灯嘴上的一个石棉做的纱罩。

汽灯的上部还有一个像草帽檐一样的遮光罩。

汽灯由于是汽化燃烧的原因,照射出来的灯光是白晃晃的,亮度非常高。

一盏汽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

之所以搞出汽灯,是因为条件已经具备了。

刚刚搞出来的东西,宗舒当然得首先试用,于是就拿了两个让曹宗申带上。

宗舒并不知道这玩艺有什么用,只是感到在夜里肯定用得上。

吴非、牛皋、徐兢等人都待在甲板上,看着曹宗申点起的灯,都在猜想宗舒到底想干什么。

“有这么亮的灯照着,这是稳定军心之举。”

牛皋不管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军事。

吴非想了想说:“不仅仅是稳定军心,还有报信的作用。如果有过往船只,一定会看到这里不同寻常的灯光。”

徐兢听后兴奋起来:“吴舍人,太对了!这灯,不就是灯塔吗?”

吴非说道:“一川砥柱横沧海,两塔凌空映彩虹。温州港的灯塔,可能让远航的船找到回来的方向。有诗云:孤屿今才见,元来却两峰。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哈哈,也许,有深入大洋的船队回归,首先就来到这里。”

牛皋此时对吴非佩服不已,难怪宗师说吴非就是一个天生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