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1 / 2)

宿主脑阔疼 偷名 7001 字 2020-10-12

对大数据,苏小木想法一直蛮多的。

私心是肯定有的。

因为,大数据需要的技术基本上都是苏小木部分精通乃至非常专家,但不够完美。

像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苏小木是部分精通。

数据挖掘是非常专家。

分布式文件系统这个底层非常专家甚至完美,上层就是部分精通或者不懂了。

至于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这个简直就是瞌睡枕头。

苏小木最近的重心基本上全部放在了存储相关的深入研究上。

如果能利用课题研究的机会,从头到尾的根据课题需求设计全面的程序……

苏小木有把握将自己的知识链整理出部分完美的内容。

听苏小木这么问,张可笑了笑,道。

“课题时间上倒是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但重新开始自主设计的话,耗费的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些?”

话里话外的意思,不是很反对。

甚至还有些乐见其成的样子。

很少开口的硕二学长熊正业突然开口道,“教授,如果课题时间线拉得太长的话,我们这边可能稍微有点小问题。”

熊正业突然开口,让张可、谭凌、林唐、苏小木都是一愣。

但苏小木飞快的反应了过来。

这跟华南理工大学的学业设置有很大的关系。

先说苏小木补入的这种创新班,实行的是“3+1+x”的培养模式。

‘x’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

具体x为2、3、4、5的哪种,由各创新班根据专业特点选择。

比如计科本硕连读,是6年制。

部分专业的本硕连读是7年制。

3+1+x的具体意思是,前三年完成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本科课程。

第四年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四年期满获得学士学位,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以及在本科期间要有至少一次出国学习经历、至少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最晚在本科三年级阶段,就必须确定学生的研究生导师。

最后一个是苏小木的补入规则并不是突如其来也不是什么运气。

在本科第三学期注意,也就是大二第一学期初对创新班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排名后15的学生需参与答辩,答辩成绩排在后50的学生,原则上须转到普通班!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可以留着跟读,但不具备在本班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等等……

然后由学院自行决定是否遴选增补优秀学生,时间同样只限于第三学期初,再之后就没了。

在第六学期末,同样会进行综合评价,排名80的学生可参加推免研究生,后20的就完成本科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然后毕业。

原则上不能推免到外校攻读研究生,但可参加校内跨学科推免资格与国际交换生项目。

这是创新班的优待,那么普通班呢……

普通班就很清晰了,硕士阶段必须3年。

熊正业现在是硕二下学期,不是本硕连读,也就是说还有一年毕业。

但是最后一年要完成的事务非常多,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等等等。

所以,熊正业担心的是这个课题他跟不完。

虽然本来可能就跟不完,但现在这样全部自主研究的话,可能到他离开华工这所学府的时候,都没有拿得出手的课题成绩。

只是一小会,大家就都反应了过来。

不只是熊正业,其实除了林唐跟谭凌以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对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