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手(2 / 3)

,但是因为差辈了,反倒跟赵德昭关系更亲近。

他博学多才,不仅精通骑射,还擅音律,每次聚会,他的唱诗可谓一绝。

唱诗在这个时代也叫吟咏,不管是诗,还是慢慢流行起来的长短句词,在这个时代,都不是念的,而是唱出来的。

他的嗓音好,形象好,吟咏不仅在同龄人中传出名气,赵匡胤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也都很喜欢听。

此时的他脸色有些不好看,手持马缰向赵光义,赵廷美抱拳敬礼,朗声说道:“方才仵作抵达,发现雪花骢鼻尖有阿芙蓉粉末,后来发现瓮城那边几个马槽里面都出现了阿芙蓉粉末,显然是有人故意针对二哥布局。

如今内侍省,刑部,开封府都派人在调查,不过大梁门瓮城人员复杂,驻兵就有三百,每日行人数万,难以清查啊……”

刚才出事的经过赵德昭还记得,他们走在最前面,进入瓮城之后,两边的马槽里面已经装上了草料。

其他人下马列队,安排行进顺序,而赵德昭不需要费心,一直骑在马上。

一群马围在马槽边吃草,然后鼓乐队的锣鼓声响起。

平日这些战马都经过训练,处变不惊,但是这次鼓声一响,马就发疯了。

追究鼓乐队的责任当然不可能,现在只能寄希望找到是谁在草料里面下药。

不过大梁门瓮城是开封府进出西方的的主要门户,即便今日,也是天亮以后才封锁。

人来人往的想要找到下药之人,难比登天。

何况,他也不需要查出结果就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

除了赵光义,不会有其他人。

不过这个时期的赵光义还是很老实的,在南方平定之前,他会一直装乖。

只要还有外敌,赵匡胤就不会对他下手,他也不会急着当皇帝。

他需要赵匡胤活着,帮他稳定朝局。

南方平定下来,宋朝不用腹背受敌了,才是他变的危险的时刻。

历史上,975年平定南唐,976年,赵光义就动手了。

他很清楚,他不动手,赵匡胤就要开始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夺他的权了。

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在华夏,从来没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啊。

至于后面的金匮之盟的说法,完全就是他当上皇帝瞎编,掩饰自己的不合法。

什么金匮之盟,他们的母亲四年前就死了,一直没有这个说法。

如今大宋的满朝文武,也没有一个认为赵光义会继承皇位。

这件事也许不是赵光义亲自授意,只是他的属下所为,但是与他绝对脱离不开关系。

赵德昭才十四岁,哪里有什么仇人要致他死地?

赵德昭还没有说话,却听见赵光义怒喝道:“传令下去给刑部,开封府,不管再难,也要给我查出来是谁所为,我赵家的子孙,每一条命都是金贵无比的。”

他的形象本就不错,今日受降大典,又格外装扮了一番,这个时候骑在马上,正义凛然地愤声高呼,将一个爱护侄儿的叔叔的形象饰演到了满分。

赵德昭心中冷笑,脸上笑容越发灿烂。“三叔,此事押后再说,我们先去西湖驿迎接广政帝。”

“敢对二哥动手,不管是谁,三叔都帮你寻回这个公道。”他表现的依旧不愿意息怒,将身边的几个跟班全部都派去调查。

这个过程中,他们骑着马步伐一直没有停。

十里相迎,除了宗室和文武大臣,各人的跟班也都不少,行进的速度自然不快。

赵光义一直安慰着赵德昭,十八岁的赵廷美还在没心没肺地说笑。

赵光义口口声声要抓凶手,要替赵德昭出气。

赵德昭反过来还要安慰赵光义,认为没出大事,不必兴师动众。

两人你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