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鞑靼的阴谋(2 / 3)

何想法?”

刘瑾坐在书房的书桌后面,他看了看桌子上紫檀木盒中放着的金钗。刘瑾道:“现在鞑靼的达延汗故意东绕,又佯败引皇上不走,皇上多半会中计。

如果皇上中计了,肯定会传援兵前去救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封锁宣府那边的消息,不让援兵去宣府救援就行了。”

张鹤龄也是个极为聪明的人物,听见刘瑾这样一说顿时明白过来。

皇上若是被鞑靼所擒,或者所杀。大明必将打乱,而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又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到时候自己张家再强势支持一个皇室宗亲,张家就不必担心眼下的地位不保了。

如果再进一步,张家胆子大一点顺势夺下皇位,那时候......

张鹤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的神色,然后点了点头,赞道:“刘公公好谋略。”

大同这边,朱厚照依旧七战七胜。这无疑是他自以为最威风的时刻,大明自立国以来上至太祖下至如今,与鞑靼交战不少。

鞑靼悍勇,这早已经是大明朝野上下的共识,尽管雄霸如太祖、成祖,与鞑靼交战都是有输有赢,能似自己这边七战七胜的恐怕还未有过吧。

唯独美中不足的是这七战都是小规模的战斗,没有爆发什么大战。

朱厚照还在想着和鞑靼大干一场,但是江彬却敏锐地感觉出了事有蹊跷。

这七战,第一战、第二战、第三战江彬每次都会在打完以后都会大拍朱厚照马屁,什么英明神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类的词语,江彬基本已经用尽了。

但是后面这三战却他顿时感觉有些不平凡。

江彬试着总结了一下这七场战斗,每次鞑靼都是来势汹汹,但是一接触打几下就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一开始江彬还以为自己遇到的是一支鞑靼里面最弱的军队,但是之后三战里他仔细地查看了一下这支鞑靼士兵的撤退痕迹。

他们看上去虽然败的很狼狈,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折损多少兵力。

他们丢掉的全都是些兵器、毡帽,但武器、马匹却几乎一样没落下。他们虽然是慌张撤退,但实际上他们撤退的非常有序,步兵先撤骑兵断后,一点都没有乱。

以江彬对于军事的敏锐触觉,江彬几乎可以肯定,这些鞑靼人根本就是在佯败。

可是这里是大明的边镇,他们佯败有什么意义?一般来说佯败都是为了吸引敌军深入,可是自己是守城一方,又岂会深入?

有诡计!江彬虽然还猜不到鞑靼人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但他基本上可以肯定这里面有圈套。

而就在此时,锦衣卫最新的一个消息传来了。

江彬进入到朱厚照坐镇的中军帐时,朱厚照刚刚由锦衣卫送来,江夏亲笔所写的书信。

看完以后朱厚照笑了笑,抬头看见江彬进营帐来,他将手中的书信递给江彬道:“江彬你看,江夏派人送来的书信,他说咱们七战七胜很可能是鞑靼人的圈套。说他们可能是故意败给我们,实际上是在调遣大军准备把我们一网成擒。朕就不明白了,难不成朕就不能打几个胜仗?”

朱厚照这话一出江彬脸色顿时大变,他虽然和江夏有过节,但此刻却不得不承认江夏的这个猜想十分有可能。

而鞑靼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周折,恐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知道了朱厚照的身份,知道大明皇帝在宣府。

要知道这一切并不难,江彬不相信鞑靼人在京师没有细作。

江彬想了想,他觉得现在大同太危险了,多呆一天自己和皇上就会多一分危险,必须要把皇上带走。

可是直接认同江夏的话也不信,这样会让皇上不悦。

江彬斟酌了一下说道:“皇上,听说京师出了大事,要不末将先护送皇上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