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叛将降魏(1 / 2)

“我自然知道此事会面临何等风险。”关索却是干脆利落地回应王甫,“但司马懿此番用计如此大胆,我若再谨慎行事,便难以将其击败!”

“国山先生不必担心,丞相真要砍头,砍我的便是了!”关索耸了耸肩膀,反倒露出一丝轻松。

王甫见关索决心已定, 唯有轻声叹息。关索则是反问道:“国山先生是否认为我应以大局为重?我三弟、仓叔,乃至李正方与那千余被困朝阳的汉军将士,便是再重要,又如何比得上这襄阳城?”

王甫微微一顿,方才苦笑道:“若此刻是我负责襄阳之事,想来……”

看到王甫不好意思直说, 关索淡淡地笑道:“国山先生不必如此, 想来大部分人皆会与先生做相同选择。”

只是,关索依旧傲然一笑, 目光如刀锋一般锐利,正色道:“但我关索一来不喜欢见死不救,二来也会将眼下危机,看作破魏良机!他司马懿既敢算计我军,我便一定要让他知晓我军手段,令他再也不敢正视襄阳!”

话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王甫仿佛从关索身上,看到关羽昔日睥睨天下的傲气,但却不失深谋远虑的智慧。

王甫不再疑虑,终于点头道:“二郎君一向神机妙算,此番定能逢凶化吉!”

“承先生吉言!”关索在马上严肃地向王甫拱手道,“待成藩走后,统率蛮兵前往邓县一事,便拜托先生了!”

“敢不效命!”王甫亦是郑重还礼。

当夜,关索继续指挥蛮兵, 在城东与城北的十二间库房内开挖地道,他又也亲写书信一封,差人前往江陵,送交马良。至于降将李鸿的儿子,不过十岁出头,关索倒是没有为难他,只让他一并前往江陵,不得逃跑。

次日,成藩领着五百士卒先行前往邓县。四日后,王甫也率领蛮兵踏上征程。人去城空,偌大的襄阳,转眼便异常地冷清……

而随着士卒大量撤走后,原本在襄阳城东,汉水河畔巡哨的士卒也少了许多,只有零星数人还在这延绵十余里的岸边巡逻,皆是关索麾下的蛮兵。

然而,就在王甫领兵离去的当日,又有一路魏军悄悄从东面接近襄阳,为首大将, 乃是曹魏的骁骑将军秦朗。

原来,司马懿料到关索一定不会弃关兴不顾,定会领大军前来相救,到时襄阳必然空虚。只是魏军如果从淯水顺流而下前往汉水,又容易被邓县一带的汉军发现。而秦朗这支假意前往江夏,实际在蔡阳县附近停留的魏军,正好可以背刺汉军,突袭襄阳。

接到司马懿的飞马传书后,秦朗立刻从蔡阳县出兵西进,两日便抵达汉水东岸,距离襄阳已不过二十里之遥。他一面命人伐木造筏,一面选出精通水性的斥候,抱着木板,漂浮到汉水西岸,探听军情。

一个时辰后,斥候顺利返回,如实汇报道:“启禀将军,汉水西岸只有几艘小船停靠在岸边,偶有几个巡哨士卒在岸边徘徊!”

得知汉军在汉水西岸戒备不严,秦朗思忖片刻,继续问道:“襄阳城防如何,你可曾看清?”

“小人登岸后,远远望见襄阳城墙上旌旗招展,但因未敢深入,故而未曾看清有多少士卒!”斥候一五一十地说道。

“征南将军说关索定会率大军北上,只是襄阳城内尚有多少蜀军,仍不得而知……”

出于谨慎,秦朗还是先在离汉水河畔十余里处汉营扎寨,等探听到更多消息后,再图进取襄阳。

而秦朗出现在汉水东岸的消息,也被汉军的巡哨蛮兵远远望见。蛮兵当即将此事汇报给尚在城内留守的校尉何猿。闻知魏军突至,何猿也是大为震惊,急命蛮兵们注意东面情况,做好防范。

其实城墙上大量飘扬的“汉”字军旗,完全是虚张声势,眼下襄阳只剩下何猿与百余蛮兵,魏军真是大举攻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