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冰风森林(八)(2 / 3)

司所掌控,这些公司彼此互不隶属,通常都有政治上的后台。即便是进入战时,军方也很难做到完全掌控全国的铁路。之前的军事演习中,为了确保铁路按要求运输军需物资,军需官不得不带着一队宪兵,用刺刀来协助铁路公司增加办事效率。不过铁路公司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些公司背后通常都有过硬的后台,不是枢密院的大臣,就是经常出入冬宫的某某爵爷,再不然就是某个大法官。事情真闹僵了,军队往往是失败者。

反过来,在铁路公司看来,军队行事蛮横乖张,完全不顾民生需求和公司的死活。军事指挥官常常将军队的需求和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要求所有铁路公司无条件的配合他们。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各种紧急运输需求经常会毫无预兆的发生,这就必然会打乱原先的运营时刻表,给铁路公司造成意料之外的经济损失。撇开这一层,单纯就铁路系统自身的运行来看,军方的要求也常常是不合理的,完全忽略了铁路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线路运行常常会受到干扰,情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线路瘫痪,起码需要好几天才能恢复。久而久之,除非危机已经近在咫尺,否则铁路公司很少愿意满足军队的需求,而军队意识到这一点后,便越来越频繁的将每一项需求都当做紧急情况来处理,以便获得优先运输权。军方挟敌情以自重的行为反过来又会招致铁路公司的不满和抵制……

其它诸如运送士兵产生的损失和费用,关于提高车辆周转速度,减少空车皮的争执,车辆调度的优先顺序等等,让军队、政客、铁路公司三方之间龃龉不断。可以预见,这种混乱和冲突在开战后必然因为拉普兰的特殊环境(两国铁路轨距不同,拉普兰是标准轨距,公国是宽轨。此外受制于地峡和沼泽地的地理环境,铁路数量有限,部分路线还必须通过湍急的姐妹河),所有的矛盾和混乱必然大幅升级,这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作战的推进速度和最终目标的达成。

这个问题不光公国自己心中有数,帝国和拉普兰也是一清二楚。

作为交手几百年的老对手,拉普兰当然不会看漏掉如此明显的问题,更不要说公国的将军和铁路公司老板都是一群大嘴巴。每当遇上纠纷发生不愉快时,满腔怨愤的军头和资本家就会把所有争吵内容还有过去的不愉快到处嚷嚷。要掌握公国铁路的运营情况根本不必费心刺探情报,只要蹲在铁路公司门口就行了。帝国方面就更不必说了,他们不但有更优秀的情报人员,就连公国铁路网的基础也是他们打下的,整个公国铁路对他们毫无秘密可言。

“针对敌人的薄弱环节下手,这是每一个军人都懂的战术原则。既然拉普兰和帝国已经掌握了我们铁路系统的脆弱、混乱、腐朽、无可救药,一旦开战,他们也没理由放着我们脆弱的大动脉不管,老老实实蹲在堑壕里等着我们去踢他们的屁股。”

斯捷潘.奥西波维奇.马卡罗夫海军上将紧盯着沙盘,在代表敌我双方部队番号的红蓝小旗之间,穿梭两国边界之间的铁路网与横跨姐妹河的几座铁路桥格外扎眼。一旁两个上尉正从铁盘里将一个个象征空中战舰的模型放入沙盘。

公国的空中战舰和运输舰集中于一处,帝国的战舰则分散配置,但并不是随便乱丢,帝国在拉普兰的空中力量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松散的半包围态势。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你怎么看?”

“阁下,帝国显然是想再现查理曼人身上的事情。”

公国拉普兰峡湾第一水雷战队司令,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少将挺直了脊背,以沉稳又嘹亮的声音回答到:

“投入有限的兵力,集中攻击我方的铁路线和浮空运输船,彻底切断补给线,使我军难以维持攻势。”

以帝国的实力,完全可以利用“维持拉普兰中立地位”和《租借法案》,在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