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翰林院的文章,尽除空谈之风(1 / 6)

公私论定义公私,公对私是更大的集体。

公私的概念,是张居正基于矛盾对立且统一的特点,进行的定义,总结的过程颇为辛苦,而且因为当时矛盾说不够普及,公的概念只是停留在了衙门、朝廷的概念上。

万历十九年九月,矛盾说已经变成了大明显学中的显学,因为矛盾说是张居正和皇帝联名推出的,是不是张居正借着皇帝的名义推行自己的学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皇帝认可矛盾说的方法论。

现象、问题、原因、办法,这一基本的讨论模式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主流。

公私论的定义,已经被普遍接受,大到朝廷,小到工坊,都是公,贪腐、以权谋私、都是对公的损害。

无论是顺天府六房书吏的小吏巨贪,还是三百里济民渠一亩十文的加税奏疏,全都是类似的公私矛盾。

“朕幼时初读书,才智不敏,书义不明,今日再看矛盾说、公私论,仍然收获良多。”朱翊钧朱批了所有的奏疏,又复读了一遍公私论,觉得孔夫子诚不欺人,温故而知新。

做了十九年皇帝,再看公私论,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新的感悟,对公私之间的矛盾理解更加深入了许多。

冯保可不觉得陛下才智不敏,皇帝接连追问,朕有惑这三个字,至今还是张居正这个天才,挥之不去的梦魇。

能在学问上,把张居正逼到角落的人,在大明真的不多。

张居正写矛盾说和公私论,完全是被皇帝的追问,给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才不得不提出了新的办法论,来应对皇帝的提问。

“陛下,翰林院在高宗伯的整肃下,风气为之一变,最近连续写了几篇雄文,臣都觉得很有必要呈送陛下一观。”冯保看陛下批阅完了奏疏,稍微犹豫了下,还是拿出了几本杂报。

陛下已经很勤勉了,批阅了奏疏后,又看了遍公私论,理解公私之间的矛盾,这几本杂报,都是额外的加班。

冯保当真不想让陛下加班,这眼看已经入夜了,宫里几位千岁娘娘还等着陛下翻牌子。

但冯保思来想去,还是把杂报拿了出来,因为,有圣旨。

陛下并不想取缔翰林院,而且非常关心翰林院整肃情况,让有了进展就奏闻,冯保选择了遵旨。

“哦?拿来,拿来。”朱翊钧闻言面色一喜,高启愚这把刀是真的好用,这才上任多久,翰林院居然有了新的景象!

对于翻牌子的事儿,朱翊钧最近真的不是特别热衷,因为皇后王夭灼有了身孕。

王夭灼不怕朱翊钧,甚至有的时候,会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跟朱翊钧吵架,皇帝和皇后的相处,更像是夫妻,但其他的嫔妃,都很怕很怕皇帝,相处起来更像是君臣。

这就导致了一个让朱翊钧有些无奈的现实,这些个嫔妃服侍的时候,都像个娃娃,而不像个真人,弄得朱翊钧恐怖谷效应都快要犯了。

“不错,不错,但咱们的翰林,是不是把原生文明的标准,定的太高了?”朱翊钧拿起了第一篇文章,这是个系列文章,《论文明》。

“确实是有点高了。”冯保也认同陛下的判断,但翰林们就是这么高的标准。

可以说翰林们坏,但他们绝对不是菜,翰林们论文明的这系列文章,逻辑非常完整。

这篇文章,把文明分成了原生文明和衍生文明。

原生文明就是土生土长,没有断绝过传承的文明,而衍生文明,就是彻底断绝,或者干脆从他处继承而来。

在翰林院翰林们看来,原生文明,比衍生文明,高了不止一个等级,甚至是有本质性的差别。

《论文明》的系列文章第一篇,就是论文字。

文字是文明的烙印,也是文明属于原生和衍生的重要标准。

有自己原生文字的为原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