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一 李文音他真的真不做人了!(求订阅~)(1 / 4)

回到寝室中,刘霖带上笔记本电脑,抱着几本书,便与同学一起来到了图书馆。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寝室里不能学习不能写论文,但之所以更多学霸选择图书馆与自习室,关键要的是一个气氛。

在寝室这种心理上充满安全感,并且标签主题是“休息”的地方,就很容易会产生惰性,这样的惰性有时候连带着会降低学习质量。

而在图书馆与教室的时候,因为安全感而带来的惰性就会消散很多,并且,由于身边的人也都在学习,基于从众心理,哪怕不是很想学习......想要继续待下去,也会翻开书本象征性的看几眼。

打开电脑,刘霖开始对照曲谱,翻阅文献,写曲式分析的论文。

&n调主和弦为共同和弦,但这里似乎是四个小节的调性游离,大量的半音降低了稳定感。”

“好家伙,妙啊,没有使用主题动机,但频繁的离调与快速的和弦技巧碰撞出了新材料?”

刘霖在键盘上轻轻的敲打着。

时而皱紧眉头,时而查阅资料,时而满脸的卧槽。

“嗯?”

刘霖突然停住了敲击键盘的双手。

“变奏二的811小节?”

“除了强拍的高声部旋律以及二度的填充.......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一组一组的音符变作书面上的符号标记后,拿来写论文,总感觉有点令人不爽。

刘霖似乎遇到了问题。

但越想越烦,越烦越想不出来。

查阅网络上的文献,似乎也寥寥无几。

一种船新的论文课题,对于研究生来说......有好有坏。

好处就是......查重过的简单。

毕竟写的人少,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思路,很容易惊艳他人。

查重上过的也会非常简单。

但......能做参考的文献也同样非常少,大部分文献仔细想来似乎也都是一个意思。

只不过,这曲子真的就只是很多文献里研究的那样吗?

显然不可能。

不然很多音乐人就不会研究了!!

这首曲子的意义非常之大。

纵观整个小提琴界,《魔王》与《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这两首曲子都是非常独特的,独特到这两首曲子甚至可以专门划分出一种新流派与作品风格。

完全不需要任何的伴奏!

一般来说,小提琴的演奏,都会以钢琴,或是乐团来作伴奏。

协奏曲非常的多。

而这两首,就非常的独树一帜!

不需要伴奏,自己给自己伴奏!

之所以可以不需要伴奏,正是因为李文音以巴赫的复调手法来用在小提琴上,在一把小提琴上尝试构建了多个和声声部,使整个架构完整圆满。

所以,小提琴的这种发展趋势,顿时吸引了无数人去研究完善其基础理论,研究这种独特的作曲方式与创作思路,以便于让整个小提琴演奏的业界整体进步。

“这里和常见的由低到高的分解和弦有些不一样啊,这反而是高声部旋律向下分解。”

刘霖皱着眉。

“非对称的分解和弦?这样的变奏手法会加大技术难度啊,李文音肯定不会因为难而难的,这种附点旋律线条的新素材倒是打破了传统啊......这里面肯定还有别的门道!”

仔细的分析曲谱,刘霖愈发感觉有些荒唐。

怪不得有那么多人狂热追捧李文音,又有那么多人积极否定他。

这人在创作上的确有点像是个疯子。

敢于打破传统陈规,但依旧不会越过框架与体系的底线。

就很妙!而且......很狂!

“这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