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章 七宗罪(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3702 字 2022-01-07

虽然身死,但大伤金人元气,女真人最精锐的娄室军损失殆尽,西路军暂时无力南下。除此以外,王松还留下了数万雄兵,可以撑起河东、河北的战局。

这样一个为国捐躯的奇男子,到死却也不会被这些文臣放过。

赵桓心中明白,士大夫们如此,以及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维持大宋皇家的根基,也是皇室和大头巾们共同的利益。

谁让大宋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没有了士大夫,大宋还叫什么大宋,难道真由武夫当道,动摇国之根本?

赵桓脸色发白,吞声道:“卿家所言或是。王松爱兵如子,朝廷所赐均是扶危济贫,个人几无余财。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爱戴。若是贸然问责,恐怕人心不服,民愤难填。”

耿南仲眼光一扫,唐恪站了出来,大声道:“启奏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赵桓微微点了点头,言语中说不出的疲惫。

“卿家有话,只管说来!”

唐恪正色道:“陛下,王松虽然身死,但他在军中的影响却是极大。忠义军是他一手所建。忠义军将士虽然拿着朝廷的饷银,可心里只有王松,而不知有朝廷,有我大宋天子。此臣所以附议万俟御史也。”

果然是一针见血,唐恪的这一番话,让赵桓冷静了几分。

王松再忠诚,一牵扯到皇位和皇室的安危,任是君王都要多疑几分。

唐恪继续道:“陛下,微臣以为,王松拿着朝廷的银两,去救济军士,收买人心,使将士们只知有王松,而没有天子。王松沽名钓誉,笼络人心,朝廷名誉扫地,天子颜面尽失,王松此举,其心可诛。”

赵桓点点头道:“卿家所言有几分道理。看来宣抚司兵马收隶枢密院,已是势在必行。关于此事,众卿家有何意见,不妨都说出来。”

耿南仲上前奏道:“陛下,臣举荐张俊为河东、陕西宣抚使。河北路忠义军,兵锋正盛,陛下应派文武要员,前往忠义军军中节制,以免养虎为患,流害无穷。臣觉得太常寺少卿张浚不错,可以为河北宣抚使,请陛下圣裁!”

李纲和唐恪对视一眼,一起上前道:“请陛下委任大臣,前去节制河北忠义军,收于枢密院之下。”

其他大臣也一并上前道:“请陛下三思。”

赵桓心中冷笑。正是耿南仲推荐的这个秦桧和张俊,扣兵不发,致使王松战死,却把锅甩在了皇太子身上。如今,一个河东都统还不甘心,还要河东、陕西宣抚使,这不是要赶上王松了吗?

区区一个张俊,又有何战功,能得到如此高的官阶?

“耿相公,这张俊不也是武官出身吗,他和王松又有什么两样? 你说说,他有什么战功,可以身居如此高位?”

赵桓带有几丝戏谑的言语,让耿南仲心头剧震。看来天子对自己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

往日他举荐人臣时,天子都是虚心接纳。这一次,却是当殿给他难看。

“陛下,张俊在太原城安抚众军骚乱,整肃诸军,功不可没。他出任河东、陕西宣抚使,并无统兵之权,还请陛下明鉴。”

唐恪适时站了出来,替耿南仲挡了一枪。

“唐相,你这出来的倒是时候啊!”

赵桓轻轻一笑。唐恪面红耳赤,一颗心都提了起来。

看来,君王不仅对耿南仲,连对自己,都已经心存不满。

伴君如伴虎,处境堪忧啊。

心里面虽然不满,表面上的事情,赵桓还是要走走过场,以免让群臣喋喋不休。

“朝廷自会另遣大臣,前往河东、河北两地,收集军权,节制诸军。陕西糜烂,夏人虎视眈眈,也需派大臣前往节制。众卿家议一下,看何人合适?”

宇文虚中上前肃拜道:“陛下,臣举荐太常寺少卿张浚为河北宣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