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章 东京(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67 字 2020-11-07

宗泽的脸色变得苍白,轻轻摇头道:“朝廷端的是好计谋,驱虎吞狼,只是可怜了这河南府、这东京城,还有这淮河以南的百万大宋百姓。他们的苦,又去向谁诉说?”

房中一时变得静悄悄,岳飞不由得心里一惊。想不到朝廷为了对付金人,连忠义军都算计上了,而这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却没有人放在心上。

“听说王松已经收复了整个河北,杀退了金人中路军,解救了无数的宋人百姓,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赵鼎坐回椅子上,沉声说道:“金人势不可挡,朝廷这样做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苦了这大宋的黎民百姓。”

“无可厚非?”

李若水摇头道:“天子护国保民,大宋的天子在做什么,丢土弃民,一味南逃。先帝在位时,尚能在河北、河东和金人抗衡,国事是越来越艰难了!”

宗颖特意看了看旁边面如金纸的父亲,发现他好像在仔细聆听,心中一动,便继续说道:“听说王相公在河北、河东兴办学堂,招收的孩童上万,每日除了读书写字以外,还要练武,参加军事训练,所用的资费全部由官府承担,也不知道他想做些什么?”

果然,宗颖的话音刚落,宗泽的脸色慢慢红润了起来,并轻轻张开了眼睛。

河北、河东已经糜烂,黄河两岸难民无数,王松不仅兴修水利、营田屯田、开矿、办铁厂、把持解盐,所得之利全用于军、民,尽得底层百姓人心。

再加上这一手之免费上学堂,两河之地的百姓除了感恩戴德、顶礼膜拜,恐怕是眼中只有王松,没有宋皇了。

“听说王松在大名府招贤纳士,知人善用,两河名士、乡野遗贤尽归其麾下。众多怀才不遇之士扬眉吐气,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赵鼎眼神看了过来,对李若水道:“听说李公次兄如今就在王松的麾下,担任幕僚一职,是也不是?”

这些消息都是赵鼎从自己的女儿赵若男口中得知。李若虚、黄纵都是布衣或底层小吏出身,却能在王松的帐下位居高位,一展胸中抱负,光是这份心胸,已经是令人叹服。

赵鼎从底下一层层爬上来,年过半百才登上这一府之位,而且还是沦为炮灰。相比于黄纵、王伦、李若虚这些乍一出山就身居要位、比他年轻了一二十岁的年轻人,赵鼎在眼红这些

人飞黄腾达的同时,也只能感慨天意弄人了。

听到赵鼎的话,李若水却是笑了一下,朗声道:“家兄陷于金人之手,九死一生,若不是王相公,以家兄的刚烈,恐怕早已是金人的刀下之鬼。王相公对家兄有知遇之恩,赵府尹,你说,在下是不是应该对王相公感激不尽啊?”

一直没有说话的岳飞开口了,他正色道:“李公家兄才高八斗,堪比三国之诸葛孔明,在下在河北就早有耳闻。如今到了王相公麾下,正可以一展抱负,驱除鞑虏,安抚百姓,恢复河山,此乃善事。”

堂中诸人说话,都没有意识到王松早已经不是两河宣抚使。或许是众人早已经意识到,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谁都知道,大宋朝廷为了讨好金人,对待这样有大功于国的肱骨之臣,竟然以一种近乎耻辱、“损人名节”的方式,实在不知道官家、还有朝中这些煌煌士大夫之流,脑子里面整天在想些什么!

现在想起来,赵桓的“忠谬”可谓是贴切之极对朝廷忠诚、却考虑不到自己。而赵佶的“缪丑”则是实实在在的毁人名节、指鹿为马了。

堂中的几个人都心知肚明,但谁都不说出来。毕竟,三纲五常、君为臣父的大道谁也不敢触犯。

宗泽轻轻咳嗽了几声,这才说道:

“王松的事情,先放到一旁。现在朝廷下旨,让我等南撤,宣旨的官员、金人的使者,都还在驿馆等候。你们都合计一下,看如何撤军,怎样安抚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