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起之时(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68 字 2020-11-07

而王松带来的新的国家和民族理念,重塑民族精神,则是让他有豁然开朗之感。

来到河东大半年之多,他竹杖芒鞋,走遍了河东南部。所到之处触目惊心,表面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大宋帝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黎民百姓痛苦不堪。

从上任起,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开荒辟野、大力营田、屯田,和王伦、朱梦说二人一起,组成了河东“三巨头”,他稳定后方、筹措粮饷,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人的努力也是有效的。忠义军的后勤、辎重,包括募兵方面,三人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百姓有吃有穿,吸引了大量的其他省的流民奔入河东……

再一次,他把眼光看向窗外,雪花依然在黑夜中轻柔的飘舞。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明年的收成更应该不会差了。

大军粮草充足,自然可以挥兵北上。若是战事顺利,能亲眼目睹燕云恢复,说不定自己也可以标榜青史。

灯光下,黄纵正在出神,忽然听到窗外脚步声响起,随之一阵爽朗的声音传了过来。

“黄兄,可是睡了吗?”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黄纵不由得惊喜地站了起来,快速上前几步,打开了房门,朗声笑道:“正道兄,多日不见,在下甚是挂念!”

王伦身披一件深色的斗篷,风尘仆仆,上面挂满了白雪。他脱下斗笠,和黄纵见了礼,走了进着。

“正道兄,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这深更半夜,你不在解州呆着,却跑到为兄这里来,恐怕是有要事吧。”

二人分开坐下,黄纵给王伦倒了一杯热茶,自己也坐下问道。

二人年岁相当,都是半生蹉跎,郁郁不得志之人。黄纵谦和稳重,王伦古道热肠,二人都是赤诚君子,很快就成了刎劲之交。

王伦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的清香和热气一下子驱走了身上的寒冷。跟着王松久了,他也喜欢上了这种清茶饮法,果然是悠久绵长,回味无穷。

“围炉夜读,以瞻风雪。黄兄倒是雅致的很。兄弟前来,确有要事相告。”

王伦拿起桌上的报纸,瞟了几眼,不屑地说道:

“朝廷一再退让,又想和金人议和。抛弃了淮南、河南之地不说,还要卑颜屈膝。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皇位和高官厚禄,到底有谁真正爱惜过百姓!”

黄纵心中暗自感慨,这位王正道历经岁月坎坷,进入过大理寺的深狱,却依然是辛桂之性,老而弥辣。

他点点头,紧锁着眉头道:

“王兄,听说李宝带着水师,去了两淮之地。运河周围,赤地千里,沿途到处都是百姓的尸骨。光是上个月,从两淮涌到河南、两河的难民就有二三十万之多!这么冷的天气,百姓饥寒交迫、嗷嗷待哺,真是可怜!”

王伦也是频频摇头,开口道:“黄兄,从来

都是难民南下,如今却是难民北上。想不到这河东之地,竟成了一方桃源,真是可笑至极!”

“百姓到了,自然是善加安抚、救助就是。”

黄纵正色道:“相公在公文里说过,不可饿死一人,咱们放手去做就是。”

王伦苦笑道:“相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河东今年刚刚有点剩余,就要花在这些难民身上。如今金人大军西进,似要和朝廷在陕西争锋。大战在即,我是忧心忡忡啊!”

黄纵心中一惊,想不到金人真的要西进了。看来王松估计的一点没错,陕西的战事,真是一触即发了。

王松必然是从河中进陕,而河中府,自然就成了战争的前沿。

“正道兄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金人已经进陕了?”

“川陕宣抚使张浚,派人到河北购买火炮、震天雷等火器,数量巨大,你说,这不是战争要开始的预兆吗?”

黄纵点点头,沉声道:“完颜宗弼渡